春节临近,正是外出务工群众返乡的高峰期,芦山县基层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向返乡群众宣传农房重建政策和相关贷款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及早动工修建新家。不少返乡的群众,也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实现自身的重建梦。
资金紧张 重建政策来解忧
20日,在芦山县飞仙关镇朝阳村杨家河组,一个中年男人正挽起袖子铲沙子,在阳光照射下,他额头上冒出的汗珠不断挥发出热气。
地震发生时,梁志勇在新闻中了解到家乡的灾情后,联系不上家人的他,当天9点就订了机票回芦山。当他赶到家时,发现家里的房子和村里不少农房一样,都在地震中受损严重,所幸家人未受伤。
梁志勇放下行李,就和村民们一起参加到了抗震救灾工作中。在家里待了20多天后,他又返回工厂工作。“重建家园还得靠自己的双手,多*点*再回来,不可能全靠**帮我们。”
去年11月份,梁志勇带着打工*回的3万多块*回到了家中,以每平方米240元的价格,将建设新家的工程包给当地一个施工队。
梁志勇回家后,当地的镇、村干部向他宣传了灾后重建的相关政策,正为建房资金发愁的梁志勇,打算申请贷款。在新家建好后,他打算继续外出打工,“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会**比**好。”
齐心协力 全家上阵建新房
据杨家河组组长杨中清介绍,杨家河组60户重建户,外出务工的占了三分之一,目前返乡的群众已陆续开始了重建工作,掀起了全组农房重建**。
拿起锄头、铁锹,一家四口人在房基地上忙忙碌碌……今年元旦后才从福建回到家中的陈文,开始和家人一起抓紧时间修房子。目前,这栋有着4间房屋的新房,已经打好了地基。
“我们早就想把房子建好,好早一点搬新家。”陈文的妻子朱慧红说,之所以新房建设的日子比其他村民要晚,就是为了等陈文回来:一是等着陈文打工*的*建新房;二是只有两个老人和自己在家,家中缺少劳动力。
“村上的干部一直在帮助我们,我在外面打工也没那么牵挂家里了。”对于建房的质量,陈文并不担心,因为还有技术服务队的人为他们把关。
原来,去年年底,来自四川省第七建筑工程公司的技术服务队,就在飞仙关镇负责监督农房重建工作。
“农房重建容易存在灰浆的饱和度不够、箍筋的弯度不够等问题,虽然这些问题不大,但不容忽视。”服务队队长刘冒顺介绍,队员们将认真做好监管指导工作,**当地受灾群众农房重建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