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领略凉山宁南布依族婚丧嫁娶风俗

2015-05-28来源 : 互联网

同其它地方的布依族一样,宁南布依族的婚姻也是一夫一妻制,同宗同姓严禁通婚。虽然也讲究“明媒正娶”,但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未婚男女们借助节日聚会、赶集或换工集体劳作时,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方式来联络感情,了解对方。青年男女双方有意后,男方就托媒人带上男方的生辰八字到女方家求婚。

迎亲那天,新郎不去新娘家,而是委托几个平时要好的朋友去迎亲,迎亲队伍中有一个角色*重要,称为“押礼”先生,必须由能说会唱、脑子反应快的人担任。因为他带的迎亲队伍到女方家后要过三道关,女方家的代表会想方设法为难接亲的人,不让他们顺利地接走新娘,意思是“不是我们硬要嫁到你家去的,是你们千方百计想尽办法接去的”。

押礼先生带的迎亲队伍唱的说的合了女方人的意了,就倒碗酒给押礼先生喝,不合意就倒碗水泼在地上。迎亲的人又只得按女方的意愿或给*或说好话再说再唱……迎亲的队伍是要在女方家住一宿的,第二天一大早,押礼先生提着一个特备的 “陪嫁”———竹制的提兜,里面装娘家为新娘备的酒、肉、一副新碗(其中一个装米),一双筷子,带着新娘、迎亲和送亲的队伍往男方家走(以前曾兴过用轿子接新娘,但几十年都未见过了)。

到了男方家,男方家的人会唱“娘家车马转回去,婆家车马转回来”,送亲的人就被带到另一处休息,留下新娘一个人“闯关”。在男方家大门口,会有两个在村里德高望重、子孙满堂的老婆婆,围着新娘递*———一人站在新娘前,一人站在新娘后,一人手里拿一根蜡烛,你右手递过去,我左手接过来,再右手递过去,左手接过来。围着新娘绕上几圈,意为烧走附在新娘身上的邪*毒气。然后领着新娘进入大门来到堂屋门前,门口倒扣着一个筛子、筛子下面有一盏“七星灯”。新娘必须一步跨过去,被称为烧“四眼”。“四眼”指的是怀有身孕的人,他们是严禁到婚礼现场的。

进入堂屋后即举行拜堂仪式,“前进三步拜天地、后退三步拜高堂”,然后吃交怀酒。在神龛前,新郎要郑重地解开新郎嫁衣*上面的那颗扣子(宁南土语中“解”读为(gai)与“改”同音),意为“改脾气”,就是说: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家庭主妇了,不好的脾气要改了。第二天早上,婆家会派一个小姑娘给新娘端洗脸水,新娘就给小姑娘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红包,里面包的是*,数额不限,以经济实力来定。梳洗完毕,新郎就到厨房里转一圈,称为“穿灶”,然后回到新房,除吃饭、上厕所外,新娘一般不出新房,三天后才正式干活、做饭。满1 个月后才能出去串门。宁南布依族的丧事就没有婚事那样繁琐而复杂了。实行土葬,人去世后,穿上寿衣装进棺材,设灵堂,请人念经做道场,做道场时要击鼓,用布依语念**,现存的**共有7本,保存在潘朝安家。而铜鼓是谁家用了就放在谁家,下一家要用时又去拿。

目前,拉洛村会念经、击鼓的人只有 4个了,他们分别是伍天全、潘朝安、王清虎、何正龙,据他们说布依族有造鼓的传统,一朝皇帝造一对,分别称为公鼓、母鼓,他们的祖先从贵州迁来时曾带来4 对鼓,但现在只剩1对了。公鼓在新华乡的中村,拉洛村现存的母鼓。公鼓体形大,声音低沉、浑厚,母鼓体形小,声音清脆、洪亮。在2003年凉山州***把节大型**活动时,宁南县组织的布依族方阵就是以公鼓、母鼓开道,这对公母鼓**次会面。

也是目前为止惟一的一次会面。活动结束后,公鼓回到了中村,母鼓回到了拉洛,继续行使他们的使命:超渡亡灵。三天后出殡,抬到事先选好的坟地下葬就算完事。与汉族不同的是女儿在葬礼中要担任重要角色。不管出嫁与否,娘家老人去世了,必须备一头猪或一头羊,在出殡时,必须先由女儿请8个人抬棺材的头杆,起架后,其他帮忙的人都能去抬。即使有儿子也是如此,布依人中有这样一句话“包两头,挂中间”,意思就是说:如果一家人中有2个以上的女儿,那么爹死了就由大女儿请人抬头杆,如果是妈死了,就由小女儿请人抬头杆,中间的女儿(如排行老二、老三的女儿)就不管。如果没有女儿的人家,就请侄女担当同样的责任。因此,布依族从来不重男轻女。

标签: 女儿 新娘 娘家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