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人李白与青莲巷的故事

2015-05-29来源 : 互联网

成都有条街叫青莲巷,是条很偏僻很古老的小巷。街小名气大,好多外地来的文人学士,都爱到这条巷子来看一看、走一走。为啥呢?原来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这条街上住过。李白自号青莲居士,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住过的小巷取名青莲巷。

李白从小就很聪明,琴棋书画一看就懂,****。不过有个毛病,学啥都不专心。年青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江油,去游历峨眉山。上山后遇到大雨,只好住下,在等老天放晴的日子里,天天见到一位老大娘在石头上磨铁棒。一问,老大娘说要把铁棒磨成针。李白一听就笑了。老大娘撇撇嘴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仔细一想,磨杵成针,求学宜精,不专心、无恒心可算求学的大敌呵。从此,他好象变了一个人,读书很用心。没过多久,便以性格豪放、诗酒**闻名成都了。

李白在成都,住在小巷的高升店。不远处是一家字画装裱铺。他的字画常送到这里装裱。有**,几位朋友索要扇面字画,李白来到店铺买白扇。到了字画铺,只见店门紧闭,里面有人哭得正伤心。李白很为惊奇,便推门进去,只见案桌上摆着灵牌、供着香蜡。一位老妈妈正在啼哭。李白自峨眉山归来,对老人格外尊敬。他见老妈妈伤心。便劝慰说:“老妈妈,要保重身子,来日方长呢。”老妈妈见说话的人是个少年书生,知书达礼的,就边哭边说伤心的缘由:刚去世的丈夫,借债置备了一批白扇,谁知今年天无酷署,销路不好,债期将到,当家人又过世,如何得了?李白一听,也很着急。他眼睛落到案桌下竹筐内的竹扇,心里一亮。筐内有几十把已装裱好的白绫团扇和彩绸腰扇,裱工精细,绫轻扇美,正好作画。他忙对老妈妈说:“不用愁。我在扇上题诗作画,卖个好价,就好还债了。”

老妈妈听了,收住泪发愁地说:“题诗作画,好倒是好,可惜没有铅黄丹朱呀。”李白笑嘻嘻地说:“案上有笔墨,就画水墨丹青吧。”说完,忙忙收拾案桌,洒水溶墨,取扇握笔,题诗作画,老妈妈收住泪,为李白打下手。只见这管平素写帐的笔到了年青书生手上,变灵醒了,顺畅多了,三横两竖,扇上就现出花草山石,东涂西点,扇面又飞进了飞禽翎毛。他题的诗句。一笔到底,有韵有神,油亮亮的,硬是好看。

李白硬是个有学问的人,肚皮头装的诗歌又多,写写画画,几十把扇子没得一把是重复的。不一会儿,就把一筐扇子画完了。他摸出一锭银子交给老妈妈,拿起三把扇子说;“老妈妈,你摆出去卖。一把扇子要价三斗米,少了不卖。我先买三把。三天之内,卖不出去,你到巷口高升店来,我赔你的白扇。”老妈妈一听就吓住了。心想十把扇子也卖不到一斗米呀,怎么这个年青人敢瞒天要价呢?等她回过神来,年青人已出店走远了。不信吧,手上拿着重甸甸的银子,是三把扇子的卖价。

先摆出去,要是买主嫌贵,落点价也行。老婆婆把团扇摆到门口,一下就引来了过路的人。这个一把,那个一把,价*都不讲,痛痛快快都出了三斗米的价。卖到*后几把,顾客互相抬价,一把扇竟然卖到五斗米。第二天,收债人早早就来敲门,见到老妈妈忙下话说:“旧帐不提了。给几把扇子就行了。”接着,一队队、一拨拨的顾客都拥到裱白铺来,争相出高价要买扇子。

从买主口中,老妈妈才知道题诗画扇的人是青莲居士。别看他年青,心高眼高手更高,王孙大贾锭金秤银,千恳万求他题字作画,他都不愿。这次是看在裱白铺有了碍难,才画了扇子又赠银两。这些卖不起价的团扇,经李青莲题诗绘画,听说是少有的墨宝呢。老妈妈听大家这一说,才恍然大悟,忙忙跑到街口高升店,要找青年书生还银致谢。她今天找,明天寻,眼都快望穿了,也没见到李白。原来李白在裱白铺外,远远望见买扇的人多,知道老妈妈不会还不起债,便放心地外出访友,谈论诗文去了。从此,老妈妈逢人就夸李白。不多久,李白住过的小巷就被大家喊成了青莲巷。在团扇上绘画题诗的传统工艺,也在好多家庭作坊沿习下来,一直留传到现在。


标签: 青莲 李白 老妈妈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