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按照农村传统习俗,今年该做八**寿了,但是对河南省上蔡县芝麻、小麦育种家刘世扬来说,年龄似乎从来不是问题。5月23日,上蔡县,刘世扬巡视在他的“小麦**”里,地里表现优异的麦穗被仔细挑出来,系上红绳,就像挖参人找到了野山参……
芝麻育种:
八九百份材料,一场洪灾过后只留下了1/10
刘世扬退休前是河南省上蔡县东洪乡农技站站长。干了一辈子农业,快退休了,家人都觉得这下能好好歇歇了,但是,没想到他不但没歇着,而且还开始了一项更浩大的“工程”,这一干又是近20年。
“驻马店历史上就是中原乃至全国的芝麻主产区,如果能有一个更高产稳产含油量高的芝麻新品种,那农民可就致富了。”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驻马店农科所**、“豫芝4号”培育者李义之的支持。于是,他成了李义之家里的常客,没事就去请教,学习育种方法。
育种是农业中相对科技含量比较高的领域,在这个**大腕云集、科研院所齐聚的领域里,乡级农技站出身的刘世扬可谓是“草根”了,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草根”育种家,硬是“斗胆”闯进这个领域,逐渐摸索出一整套的芝麻杂交育种方案。
从1995年开始芝麻育种,到2000年,刘世扬手里已经积累了八九百份材料。搞育种的都知道,材料是育种的生命线,有些育种单位怕材料被偷,还专门建起围墙、拉上铁丝网、养了大狼狗。
但是就在这一年,上蔡发生了严重的洪涝,把刘世扬的八九百份材料全淹了,等洪水退了一看,活着的只剩下1/10。当时,农业局长来看了也直摇头。
但是刘世扬并不那么想,“这也是一个育种思路,这么大的洪水,哪个材料不死就说明它抗涝性状好。”他对着材料一个一个查,看哪个材料还活着,*后,精心*救出100多份材料继续杂交培育。
2005年,河南省农科院国家*席芝麻育种**张海洋带队对刘世扬的A25-3芝麻新品系进行鉴定,现场测产结果显示:该连片**田平均亩产124公斤,比“豫芝4号”增产19.6%。2007年5月,在连续参加省区域、省生产试验后,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经鉴定命名A25-3芝麻新品系为“上芝1号”。
接下来几年中,刘世扬又育出了“上芝429”。2010年至2011年,“上芝429”种植面积增加到11万余亩,东洪乡连续两年**了400~1000亩连片丰产方,平均亩产突破100公斤的纪录,并已申报植物新品种保护****。
小麦育种:
年逾花甲向矮败育种再出发
芝麻毕竟还是小作物,一边进行芝麻育种,刘世扬一边又瞄上了小麦。“要是能育出**高产的小麦品种,农民不知道能多打多少粮,多挣多少*。”他说。
5月23日,上蔡县的小麦已经半黄半青,处在灌浆后期了。在刘世扬50亩的实验基地里,麦子有的高有的低,有的穗大有的穗小,有的麦穗套在一个个小纸袋里,有的系上了红绳……种了1000多份表现各不相同的小麦育种材料。
立志做小麦育种的刘世扬,从年逾花甲开始重新学习,他找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郭天财等很多大**请教育种知识,*后与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刘秉华的“矮败小麦”结缘,并建立了中国农科院“豫南矮败小麦育种基地”。
矮败小麦,是指小麦的雄粉彻底败退,只接受来自不同他花的雄粉,作为育种的母本,担负起批量繁殖、培育小麦子孙后代的重任,也就是杂交。它不仅是一种特异小麦,更是一种小麦育种方法。刘秉华和他的团队凭借矮败小麦育种技术,获得了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如今在刘世扬的基地里,已经选育出三个优秀品系,今明两年将陆续参加省和国家试验。2015年矮败育种利用常规组合200个,回交组合50个,力度和成效一年比一年好。刘秉华现场看了他的育种试验,评价说“刘世扬提出‘在全国小麦育种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个目标现在看来完全能够实现”。
除了育种,刘世扬还配置杂交组合357份,其中矮败组合260份;加强种质资源的梳理征集,省内资源367份,省外资源73份,国外资源12份,创新资源16份,满足育种目标所需要的基因库。
倾注心血:
15年退休工资都用上还不够,全家凑*
育种是一件“烧*”的事,即使是常规育种,试验田要*、雇人要*、试验分析也要*,刘世扬只是一个退休的乡镇农技站站长,哪来这么多*来育种呢?
“我从1995年退休开始,到2010年,把自己的退休工资都用在这里了。还有五个孩子,都给我凑*。”说起以前的难处,刘世扬还是很感慨:“要租地、要雇人种,你不能说等有*了再投,时候不等人,没办法只好让孩子凑*,再不够就借。”有人给他统计过,从1995年到2010年,刘世扬个人先后投入资金260万元。
从2010年,刘世扬的研究受到了当地领导的重视,开始得到一些项目资金;从2012年开始,项目资金逐渐加大,已经能够维持基本的试验开销。*近,上蔡县专门批了一块地,给刘世扬建研发中心。
在近20年的发展中,刘世扬的队伍不断壮大,2009年牵头成立了“上蔡县创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现在有研究员3人,农艺师、高级农艺师6人。现在,研发中心的大楼已经破土动工,正在建设当中。
“人的生命无法掌握,假若上天再给我五年时间,我希望调整修改育种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年年都有新进展,育出以矮败为主的高产**、高抗、广适小麦新品种三到四个,育出高产**、高抗芝麻新品种六到八个,实现小麦育种和芝麻育种一样在全省全国占有一席之地。”5月22日晚,这位已经79岁的老育种家的一席话,在宾馆昏暗的灯光里,格外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