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创业的时代浪潮中,每个人似乎都被唤起了创业热情。懂技术人的拉上产品和市场就组成了创业团队,开始做产品、求**,觉得转眼就能实现创业理想。我们暂且不谈现在这样的风潮是好是坏,但起码我们会建议创业者先把自己的思路理清。商业计划书就是创业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其实商业计划书的作用非常明显,它既是获得风险投资的敲门砖,又可以帮助创业者理清思路。
为什么说商业计划书可以帮助创业者理清思路呢?有几点我们可以一起分享。
**,在写商业计划书的整个过程中,能发现许多原来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对于创业者来讲,预先准备好地图或找到向导,创业旅程将会安全顺利得多。有人仅仅有了一个好点子就开始创业,他所做的根本不是一个系统的准备,没有对竞争、成本、商业模式等做系统性分析,这样***相对来说就会低一些。虽然创业的实际执行情况一般都会与当初的计划有很大出入,但是有一个深思熟虑的企划方案和目标将大大增加创业成功的机率。
第二,创业直接面对投资人的机会很少,即使有机会见面,很多人也不具备很好的阐述自己项目的能力,所以商业计划书可以让创业者和投资人快捷沟通,是个非常好的工具。
第三,在有了一个好的创业点子之后,用心做商业计划书,对市场、技术、模式、管理等都会有深入分析,即使暂时不**,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从风险投资角度来说,资金是创业者的生命线,也是贯穿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无论是创业前的启动资金,还是创业中的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资金一直是创业者奋力争取的资源。基于筹集资金的重要性,商业计划书的好坏便顺理成章地被提到很重要的位置。
由此说来,商业计划书非常重要,但是相信无论是正在**的经营者还是有**计划的创业者朋友们都有过苦于不知怎样写商业计划书的困扰。虽然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教材和模板,但总觉得太过于刻板。如何写好一份商业计划书,如何获得风投者的信任,一直是处于**者们关心的问题。
商业计划书(BP),通常是创业者为了对外**而编写,是创业者在一厢情愿、自我包装的情况下对公司的画像,包括经营业务、财务状况、市场分析、管理团队等方面的内容。创业者开始编写BP,标志着公司**工作的真正启动。通常,投资人通过BP 对公司进行初步了解,然后决定是否跟创业者进入到下个环节。BP 编写的好坏,有时候决定了公司**的成败。
说起来容易,其实很多创业者对商业计划书没有详略得当的概念,即使有的话也是头重脚轻,在项目介绍、公司战略这些虚无的地方花费了太多精力。然而往往自认为重要的东西反而是别人*不看重的,投资人重视的是数据等比较实在的地方。
其实,投资人每天要看很多份商业计划书,不可能每一份都去仔仔细细审查、对其中的每个条目都去认真研究,他们只对自己感兴趣的、认为对项目比较关键的几个问题认真看一下,通常看一份计划书的时间也就两三分钟。
有些创业者为了能更加吸引投资人关注,把商业计划书打扮得花枝招展,虽然这样做可以在**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内容其实还是*重要的,如果你的项目不够有前景,内容表述不够清晰,光有一个华丽的外表很容易让人把你理解为一个浮夸的创业者。
有的企业过于强调产品的功能细节,创业者担心VC不了解自己的产品,在商业计划书就写得非常具体。其实投资者更关心你的产品能够解决用户的什么问题。
如果创业者对上面的描述还存在疑虑,我就建议创业者看看红杉资本要的是哪种BP,对症下药,才能达到*优效果。红杉资本所需要的商业计划书表述的相当明确:“用*少的文字传达*多的信息。”
一份互联网报告显示,95%以上的创业公司在一年内流产;72%的创业项目在3年之内失败。如何理性创业,如何能够在多个合伙人思想不一致的时候做到相互妥协,建立起一套可持续的项目和公司运行机制来更好地守业,其实需要创客们提前思考和解决。
其实每一个创业者都对自己的项目信心满满,都认为可以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社会,但这些假大空的话对创业者不利,创业是细节的较量,宏观方面的事情留给那些经济学家去预测。
马云说过,“企业家听经济学家的话会死掉一半,创业的人不要拿着望远镜看山的那头,要低头看自己脚下的路,没有一条创业路是平坦的,别还没走到山脚下还在憧憬山那头的时候就死掉了。”
换句话说,其实笔者更建议创业者多花点时间思考和准备创业项目本身,项目好了,商业计划书的质量自然而然也就上去了。而且创业者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初次创业者,谁也不能开始就写个面面俱到的计划书。很多地方需要创业者边做边学,在合作过程中,风投会根据经验来指点和警醒,创业者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商业计划书和思路,这样才能在创业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