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行业的人都知道,尽职调查是一项艰难、痛苦,归根结底却很简单的工作。专业投资人会给你制造一种假象,似乎投资从头到尾都是一件讲科学的事情,但其实重要的因素只有4个:
1。 这一产品或服务是否以迥然不同或有价值的方式解决了重大的需求问题?
2。 这一商业模型是否合理?
3。 你是否信任、尊重这支管理团队?
4。 这类投资是否符合自己的投资取向?
当然,在真正投资之前,做一定的尽职调查是无可非议的。行话说得好,“再信任也要核查”,只有这样才算对投资过程负责。然而,对于一家年轻公司,在投资人没有打算掌握公司控制权的情况下,应当注意尽职调查的分寸。
在我们公司的案例中,投资方对我们进行了数月的分析,甚至坚持还要再“调查”几个月。自然,这只是空话,他们什么也没做。我为什么敢这样说呢?是因为我们创建了一个虚拟数据房间,里面放着投资方所需的所有信息,让人难过的是,他们只进入过这个“房间”两次。
投资人迟疑不决应当是**个信号,提醒我他们或许不想投资,但我没有意识到。自此,事情开始越发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