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创业时期,而且创业也有很多个时期,想要成功创业,就必须要把握好每个时期应该做些什么。这样才能让你更容易创业成功,以至于*后发财致富。那么,你知道不同时期的创业企业应该怎么样做吗? 高速成长的创业企业,经常不过几年时间,就从三五条枪扩张到几十、几百人甚至更大的队伍。其间的项目尝试和取舍,用我一位同事的一句玩笑话形容颇为恰切,“像UFO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走”。这是创业成长型企业的常态,也要求研发团队具有能力柔性,可快速应变。 CEO,特别是非技术出身的CEO,往往希望技术团队尽善尽美。**技术团队的词典里没有“做不到”,只要无止境地要求自己。然而,哪怕是很小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时间和精力,甚至**性。因此,一个合格的CTO(*席技术官)应该与CEO、业务团队达成共识:今天能付出、愿意付出多大代价,解决多大的技术问题。创业早期的CTO应有的核心追求是:让公司技术实力、研发效率、研发质量或研发成本管控,与同业相比有优势。一定要去思考和寻找,到底哪个要素作为优势更靠谱,对公司和业务更有价值。 早期的时候规模小,资源极度匮乏,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三五个人,未必认识技术高人,认识也未必愿意冒风险加盟。这是创业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业成长型企业早期*基本的特征。在此阶段,CTO的基本思路是把团队的力量用到**,绝不浪费,哪怕某个人只会写文档。CTO要让技术团队明白,公司不是请你来搞纯技术研发的,个别人可以纯技术导向,但整个团队的目标是用技术能力实现某个特性的产品,为用户和客户**价值。 认清团队能力的极限 一方面,CTO要看清业务的需求,知悉“做什么”;另一方面,CTO也要评估现有技术团队的能力极限,与管理团队、业务团队进行充分的沟通。否则,好高骛远去构想,不仅使团队能力难以充分发挥,甚至会负效果,费力不讨好、瞎折腾。 认清极限除了要用到**,更重要的是做好规划。对于基础架构和基本效率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CTO务必要对现有团队能力作**的评估,能不能在合理期限内解决它?如果不能,就要争取资源,恰如其分地构建团队,分配好各个职能、角色的比例。其次,要根据业务发展可能的方向规划技术能力建设,比如,弄清楚若业务按月30%的速度成长,3个月后对技术的要求是什么。别掉链子,有规划不等于没有突发状况。早期评判技术团队成败*核心、*关键的标准,就是不要掉链子。 我们有个“问题不过夜”的原则,否则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比如,支付系统堵塞,务必要在当日基本确定问题的关键原因。技术手段*本有其自身规律,该多久就多久,休克疗法很可能适得其反。不过,*本之前可以先隔离它,弱化其影响,或至少通知业务团队,某指标到某个水平就会发生。这样业务团队可发布公告,降低用户预期,*大限度减弱冲击。 CTO要更多把自己视为创业者,而非程序员、科学家,要为业务成败而非团队能力的自豪感负责,*怕技术管理者认定非得我搞定不可,对借助外力有抵触,不愿向他人咨询、请教,结果不仅误了自己的大好时间,也“凉拌”公司业务。 快速学习能力是基本功 做C++就不能、也不想做网页,这对早期技术团队,尤其是十人以内的公司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早期技术团队成员无论从心态和行动都应该是“需要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就是没有学过,给我两个星期,基本上能干活;一个月后是熟练工,两个月后就是高手”。快速学习能力是**技术人员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