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院从1995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工程两个培养方向)、“数字媒体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专业,是*** “**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批实施专业。目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人,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博士8人。学院建有数据库、组成原理与接口、媒体制作与开发、演播及摄录编实验室;拥有周立功**工程师开放实验室等3个学生创新平台;与戴尔(中国)公司建有云计算联合实验室,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共建有嵌入式技术联合实验室。
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农业信息化”专业学位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四川省**学科。以智能工程、图形图像处理、云计算等研究方向为依托,形成了科研促进教学的良好局面。计算机学院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1.2.3”**人才创新培养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学。通过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转换,带动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教学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形成了促进学**展的*适宜学习环境。
控制工程学院简介
控制工程学院以测控技术、自动控制、电气工程、新能源及其应用为主要学科专业。现开办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三个本科专业,并与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共有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点。同时设有控制工程研究所、测控技术研究所和机电控制研究所。
学院拥有一支知识与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科研教学队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4人、博士15人。同时聘请了中国工程院等多位科研院所****教授作为客座教授。控制工程学院对外学术交流广泛,获较多的科研、教学成果。近年来,获省部级三等奖3项。近五年来主持或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省部级**科技项目10余项。
学院始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计划在不打破传统教学体系的原则上,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强化工程实践项目的具体实施,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同时,学院每年从大三学生中选取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成创新教育实验班,每人单*配套实验设备,单*授课。2006年在四川省**开展了本科生“自动化系统助理工程师”认证工作。近几年有百余位学生在全国和四川省“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科技大赛、机器人足球大赛、智能汽车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
近三年来控制工程系学生主要在通信、计算机、仪器仪表、工矿企业、研究所、国防、电力、石化、航空、邮电、交通、气象等行业就业,从事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测控工程等技术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
软件工程学院简介
软件工程学院是在国家和四川省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的大背景下成立的。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 “来源于产业、根植于产业、服务于产业”的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培养基础扎实、工程能力强,并熟悉**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
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是***“**工程师计划”的建设专业和四川省特色专业,建有3个用于本科教学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气象信息共享与数据挖掘四川省高校**实验室”。研究生教育方面,软件工程专业作为一级学科已获得***批准并开始招生和培养。
软件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工程技术能力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师4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博士10人,硕士30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教师都有多年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经验,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开发经验完整地结合起来,并用*佳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
学院现有专业实验室13个,建有软件生产实验中心、软件工程实验室、并行计算实验室、3G应用技术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在***“**工程师计划”的精神指导下,软件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和实
践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和实践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校企合作,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需要的软件技术人才。积极与国际国内**的IT企业合作,建立了“甲骨文(Oracle)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教育中心”,以及“索贝数字媒体资料应用联合实验室”等三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同制定和实施培养方案,实现校内外一体化专业实践教育,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真实地体验到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实现“高质量、零距离”就业。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严格管理,学生学风端正,积极上进。近年来,软件工程学院的学生在不同级别的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科技竞赛全国银奖3项,四川省金奖3项,银奖2项;学院2007级软件工程专业的丁睿同学,作为四川省唯一的本科生代表,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经过近几年不断的探索、创新和实践,学生以具备较扎实的基础、很强的实践能力、系统化的软件工程训练、很强的编程能力等优势和特点,得到了众多用人单位的好评和肯定。不少同学签约到IBM、Oracle、微软、华为、联想等知名IT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