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远去,风范犹存

2014-08-09来源 : 互联网

他对技术操作如此严肃认真的态度,至今仍被大家传为美谈。1969年夏季,他已届67岁高龄,为尽快解决雅安山区玉米生产良种化问题,还亲赴宝兴县高山区现场考察。该县**考虑到他年事已高,提出希望他不要去,**向他详细汇报。可是,他不顾天雨路滑,仍然坚持前往考察。

他刻苦读书,不断提高理论素养。为了追踪科技发展的**和生长点,总是千方百计挤时间自学。直到60年代中期,他仍坚持每日凌晨5—7时阅读有关科技文献。他经常对初学者说:“读书贵在精而不在多,食而不化者是得不到科学营养的。”他要求读重要**著作,系统掌握其内容,深刻理解其精髓,然后再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他反对一览而过的读书方法,并风趣地说:“我的*学方法,就是一个‘笨’字。”实际上,这里面包涵着循序渐进、刻苦钻研、*立思考、实践检验等层次的学习劳动在内,正是他*学经验的总结。

他提倡**学风,反对学术上的门户之见。他是一位令人敬畏的严师,但在进行学术讨论时,却是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忘年益友。他撰写的论文总要请一些青年教师提意见。有一位刚毕业的年轻助教,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杨允奎提出的研究方案有个环节不太符合实际,于是向他提出修改原方案的建议,他听后不仅欣然同意,并鼓励那位助教说:“你做得对,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就是要不唯上、不唯书,要面对实际,善于*立思考。”这是多么严谨的科学态度啊!

良师远去,风范犹存。杨允奎从一个爱国主义者转变成一个**主义战士,始终不渝地忠于人民事业,忠于****。他那奋力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