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礼仪诞生礼仪作为人生开端的**个礼仪活动,集中表现了人们对人口再生产的重视程度。诞生礼就是一个具有连续的人生礼仪,是对婴儿降生人世的一种认可。
1、孕育期的习俗
从江孜地区的情况看来孕育期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习俗,但也有一些禁忌。比如有的村庄,孕妇不能在娘家或兄弟家中分娩。其原因据说是在孩子出世时因为母亲羞于见自己的兄弟而导致难产或不产。所以,在临产时孕妇一般不回娘家,也不到叔伯兄弟家串门,以防万一。另外江孜有的地方孕妇怀孕期间不吃犏牛犊肉,据说孕妇吃这类肉食会使孕期延长,而牛羊肉、鸡蛋、骨头汤等都是孕妇不可缺少的营养食物。过去农村妇女分娩时有助产婆接生,如今农村妇女摆脱了旧的思想桎梏,愿意到县医院或乡卫生所生孩子,大多数请接生员接生。
2、诞生期的习俗
诞生礼,藏语叫“旁色”,“旁”是污浊的意思,“色”是清除,也就是说清除晦气的活动。藏族认为,小孩出了娘胎,会带来许多污浊和晦气,举行这个仪式,便是要为孩子清除污秽,预祝健康成长,同时,也祝产妇早日康复。据有关学者考证, “旁色”仪式从1500多年前本教时期流传下来,是由本教的一种祭神方法演变而来。小孩子生下来的第三天(女孩是第四天),“吉度”户便要前来参加“旁色”活动。他们带的礼物是青稞酒、酥油茶、肉、酥油、礼金及给小孩的衣物等。客人进屋,先给父母和襁褓中的婴儿献上哈达,而后敬酒、倒茶并献礼,然后端祥初生婴儿,对孩子说些吉利祝愿的话。有些农户还为前来给婴儿除秽的亲友举行汤饼宴。“旁色”结束后,便给孩子取名。取名是件郑重的事,一般请活佛或村里有威望的长者进行,也有的是由父母起名。在江孜有的农村也有让新生儿的姑妈起名的习俗。取名者根据家人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来决定婴儿的名字,总是起一些表示吉祥的名字。
孩子满月之后,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举行出门仪式。这天小孩要换装,一般从家门出去往东走,以图吉利。有的**天到寺庙朝佛,目的是祈求佛保佑新生儿一生平安。孩子**次出门,往往在婴儿鼻尖上擦一点锅底的黑灰,意思是使婴儿在出门时不被魔鬼发觉。
过去平民百姓向活佛或喇嘛求取名字时,没有什么特殊仪式,只需向活佛或高僧敬献一条哈达、几两藏银,说明婴儿性别。贵族等上层则常常将婴儿抱去向活佛献发,活佛剪去婴儿一小撮顶发以此象征剃度,然后取一吉祥的名字。如孩子长大后出家(或在家)为僧,仍需经堪布、翁则或活佛等高僧重新剃度取法名。活佛、堪布等在给孩子取名时,常把自己名字中的两个字加在婴儿名字中,如:活佛名叫“阿旺赤列”,他就给人取“阿旺顿珠”、“阿旺卓玛”或“赤列朗杰”、“赤列曲珍” 等名。但也有不含自己名字的成份而随便取名的。在**城镇和农村,请活佛和喇嘛取名较为普遍,因此,城镇和农村的人名比起牧区人名,宗教色彩更为明显。如:
丹巴———佛教
多吉———金刚
群佩———兴教、兴法
丹增———主宰圣教
卓玛———度母
央金———妙音天女
旺姆———自在母、主宰之母
除了喇嘛活佛取名之外,通常是由家中长者或村里有名望的长者取名,虽然少带宗教色彩,但都有一定的含义,寄托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堪称丰富多彩。这些名字往往是用自然界的物体、小孩出生的日子或星期为新生儿起名的。如:
尼玛———太阳、星期日
达瓦———月亮、星期一
梅朵———花
白玛———莲花
次吉———初一
次尼———初二
次杰———初八
朗嘎———三十日
米玛———星期二
拉巴———星期三
普布———星期四
巴桑———星期五
边巴———星期六
还有根据父母意愿取名的,如:
仓木决——停止。子女很多,不愿再生,给*后一个孩子取此名(一般只给女孩子起此名。)
琼达———*小的,意为再不要小孩(此名男女均用)。
普赤———带男孩来。如前头几个都是女孩,或头胎是女孩,希望有个男孩,就给女孩起此名。
普琼———*小的男孩,意为再不要孩子。
有的家**生育6个儿子时,看作是吉祥征兆,并给孩子起名—普楚,意为第六个儿子。
有的父母因为自己生下来的孩子死得多、活得少,为了使孩子健康成长,故意把孩子名字起得很贱、很随便,如:
吉加———狗屎
吉律———狗屎
吉珠———小狗
帕加———猪屎
藏族人名一般都是四个字,就是把两个单名联在一起。如:索朗次仁、白玛卓嘎等。也有两个字的,如:班觉、朗杰、达瓦等。还有不少把四个字的名字简称为两个字的名字。如:次罗是次旺罗布的简称;扎卓是扎西卓玛的简称。简称常取名中的**、三字;也有用前两个字或后两个字做为简称。比如:一人全名为为“索朗多吉”,其简名可以是“索多”,也可能会是“索朗”或“多吉”,但极少有用第二、四字作简称的。
藏族人名有很多同名者,于是在称呼时,人们想了不少区分的办法。
以地名或住处、房名区分称呼,如:
江孜次仁———江孜的次仁
江赤巴普———园林边上家的巴普
加仲阿旺———加仲村的阿旺
以年龄和个头大小区分称呼,如:
尼玛仁布———高个尼玛
达瓦根巴———大达瓦
达瓦琼瓦———小达瓦
以生理特征区分称呼,如:
杰布跌过———矮个杰布
石达板坚———大脖子石达
罗布巴杂———麻子罗布
米玛国钦———大头米玛
拉姆甲巴———胖子拉姆等等,当然像这类名字一般用于区分称呼,因此很少在当面直呼。
以职业区分人名,如:
噶本尼玛———赶马车的尼玛
彭廓次旺———赶驴的次旺
多索普顿———石匠普顿
孜巴阿旺———会计阿旺
玛钦达普———厨师达普
以性别和年龄来区分称呼,如:
普扎西———男扎西
普姆扎西——女扎西
波扎西———扎西爷爷
嫫扎西———扎西奶奶
藏族人名中,很多名字男女通用,如:扎西、次仁、格桑等以及以星期命名的都是男女通用的;但有些是有区别的,如像旺姆、卓玛、卓嘎、普赤、央金、桑姆等只用于女性,而像多吉、晋美、占堆、罗追、旺堆等只用于男性。
过去贵族和**官员的名字与平民百姓没有什么不同,所不同的是在他们的名字前冠以庄园或房宅名,如江孜地区的贵族噶喜瓦·欧珠热旦、帕拉·扎西旺久等。
有的则冠以职衔于名字之前,如重孜第巴(重孜地区长官)......、列仲(宗**秘书).....等等。如果一户贵族有几个儿子,往往有长子或决定继承家业的儿子才可得以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以父亲的封号、封地或房宅名。如江孜大贵族噶喜瓦在**的房名为多仁,因此多仁家族继多仁·欧珠热旦之后的继承者分别冠以多仁之名。如:多仁·巴桑次仁、多仁·丹增班觉等。成年仪礼成年仪礼是一个人跨入社会门槛的一种仪式。
一个人步入成年的标志是服饰上有所区别,而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女孩子服饰的变化。按过去的做法,姑娘们从天真烂漫的**、少女的生活,长到16、17岁时,就到了成年将要出嫁的美好年华。为了庆祝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生阶段,父母们总是要为心爱的女儿们准备好丰富的装饰,在众多装饰中绝不能缺的是珠冠———“巴珠”。巴珠是过去藏族成年后经常戴在头上的主要装饰品,制做精细非常漂亮。做一顶巴珠很不容易,做父母的常常要提前很长一段时间筹积资金,备齐珠宝及其它材料。贫苦人家没有*买贵重的珠宝,但也要千方百计地设法找其它代用品来制做。到举行成年仪礼的这天,父母一大早就给女儿穿好新衣、戴好“巴珠”,然后将诸如耳环、项链、手镯、戒指等等戴好。
装饰完毕,父母和亲朋好友陪伴着女儿一起到就近的寺院朝佛供礼。在**父母和亲朋好友还陪伴女儿到八廓街上的四大经杆之一“曲雅达钦”前,煨桑祭祀,供奉神佛和**保护女神吉祥天女———班丹拉姆,姑娘还将一条洁白的哈达,恭敬地挂在经杆上面,顺时针绕经杆并许愿,祈求一生平安、幸福。此时**姑娘才**次围上“帮典”。父母和亲朋好友也为姑娘祝福。举行完成年礼,那无忧无虑的天真少女,算是脱离了孩提期,进入了妙龄女郎的黄金时代。在江孜班觉伦布村一般孩子长到13岁便开始算是成年,但没有具体的成年仪式。无论是男女青年,自步入成年人行列,每个人就享有和其他成人一样的权利,受社会的约束,并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