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如何致富?现在的农村致富方式有很多,如果你对于农村致富信息足够关注,你就会了解,各地的快速致富项目并不都是一样,选择致富项目也要因地制宜才行,下面,来为你介绍多个经实践验证的发家致富信息,看看你应该选择哪个致富吧!
农民如何致富?小剪刀剪出高价茶
福建省南靖县盛产高山乌龙茶,农民采下来的茶经过粗加工,每公斤卖价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现在全县茶叶的年产值突破12亿元;然而同样的种植条件,这里的茶叶曾经*多只卖10元*1公斤。
南靖县过去主要种植一种叫毛蟹的乌龙茶,用于出口做饮料,过去200公斤才卖800多元,每亩地的收入也就500元左右。2001年,当地**引进了一种叫丹桂的乌龙茶让老百姓种植。书杨镇的农民简荣辉试种了半亩,加工出来的价格翻了1倍。丹桂属于高香型乌龙茶,只有采摘*上面的三片叶子制作干茶,泡出来的茶水才能散发出香气。只采三片叶,大剪刀的精度肯定不行。为此,县里的技术人员要求农民改剪刀,只采形成住芽以后的中开面三个叶。2008年,南靖的土楼申办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南靖的丹桂乌龙茶的知名度得到了提高,价格涨到200多元1公斤。茶农李钦富的40多亩地,一年的收入是18万元到22万元之间。
农民如何致富?种植箬叶卖过茶叶价
湖北省鹤峰县五里乡云遮雾绕的大山上,既没有值*的矿藏,也没有名贵药材,可每天有几千人上山寻找箬叶;它可以包粽子,不仅筋细,软度好,能够保鲜,还具有一种特有的清香。由于箬叶都是野生的,人人都可以上山采摘,不需要一分*的投入,当地老百姓就能从这些山上捡回来一亿多元。
2003年年初,五里乡紫荆村的村民王先福砍掉了经营多年的9亩茶园,从山上挖来野生的箬竹移栽到地里,只搞活了9根。促使他作出这个“荒唐”决定的,其实是2001 年的一个订单———衡阳外贸的一个总经理出价1.4万元/吨收箬叶,说有多少要多少。山上的野生箬叶由8角*/公斤逐年上涨到六七元/公斤,九厘米宽的箬叶一般是16元/公斤,但是山上这样的箬叶已经很少见了。所以,王先福决定砍掉茶园栽箬竹。3年后,王先福试验成功了。以前王先福1亩地茶园*多只能收入 1000多元,现在他的箬叶收入远远高于茶叶的收入,一亩好箬竹,收入在5000元*以上。
农民如何致富?棚养豆青虫成天价美食
近日,笔者来到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南岗乡南岗村“豆丹”养殖大户荀唯月家时,一批宾馆、饭店的**正在他家的养殖基地争着购买新逮着的“豆丹”。好不容易*购到5公斤“豆丹”的县城***餐馆“点点香”大酒店女**介绍说:“每天我们*购来的新鲜‘豆丹’早早就被慕名而来的客人订完了,价格较往年有所提高,现在一盘1200元,初夏刚上市时更贵———1500元左右。就这样,收购鲜活‘豆丹’常常是一‘虫’难求。”这种“豆丹”实际上就是豆青虫,学名豆天蛾。它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人体无法合成的氨基酸。灌云民间很早就有烹饪豆青虫的习惯,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成了本地招待贵宾的*特美食,该县也因此成了全国*大的“豆丹”交易集散地,近几年,“豆丹”相关产业效益年年都达到数亿元。
受季节限制,“豆丹”一直无法常年生长,人工繁殖难度大,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近几年,随着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部分农户试验起用大棚温控技术养殖并获得成功,现在价格稳定在每公斤300多元仍然供不应求。
农民如何致富?龙虾公母分时上市巧赚*
一般养殖户1亩小龙虾只能卖四五千元,但在安徽省怀宁县洪铺镇,东圩小龙虾苗种繁育养殖基地负责人徐金桥却能卖到两万多元。
他在春节前后将公虾和母虾分批卖,9月份到初冬,只卖公虾不卖母虾。他可以随机取10只虾,剥开头盖看一下,如果卵已经非常成熟,说明公虾跟母虾已经交配过,公虾的作用不大了,可以卖掉。卖完公虾,第二年初春小龙虾的价格依然很高,这时候母虾已经产过卵,再把母虾卖掉。这样,对育苗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这种分时上市的营销策略,使他赚了个钵满盆盈。
农民如何致富?加工蕨根收入丰
浙江省嵊州市石璜镇的一对葛姓夫妇将采掘回家的蕨根(当地称乌糯根)清洗干净,并用机器粉碎过滤加工淀粉。夫妇俩不到一个月已加工“山粉”75公斤,收入达3000元。加工山粉的村民在该镇超过100 多户。该镇沿山一带利用冬闲挖掘乌糯根加工淀粉的习惯由来已久,有的村前几年几乎家家户户上山采掘,成了加工山粉专业村。当地村民加工山粉的收入少则 1000多元,多则上万元。
农民如何致富?办厂制作蔬菜包装箱
山东省昌邑市都昌街道伍塔村农民王洪政的10亩地地肥水足,人称“金盆底”,种姜产量高,质量也出奇地好,一种就是6年,他的腰包也鼓起来了。这时王洪政却出租了自己的“金盆底”,利用积蓄买来一套小型纸箱加工制作设备,要办工厂了。
这是因为王洪政看到当地大姜虽然质量上乘,却因出售时的“大堆”和“大小不论”,导致好货难卖好价*。他要办个纸箱厂,把大姜包装起来。人们见到把大姜洗净晾干,装箱出售,每公斤大姜顿时高出市价1元多*,纷纷前来订购包装箱,于是,王洪政的产品供不应求。5年下来,王洪政挣了不少*,仅仅他的厂房、设备、汽车等,就值200多万元。
农民如何致富?大笤帚往家“扫”美元
在河北乐亭县前黑村永平大笤帚加工厂的车间里,蒸汽氤氲,被蒸煮过的高粱苗子散发出略带甜味的秸秆清香。前黑村是传统的大笤帚生产专业村,以前都是一家一户地分散加工,外形质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在县采购站来收购时,很多大笤帚达不到出口要求,因此整体效益一直不高。后来,村民张永平等三人分别成立了三个大笤帚加工厂,进行集中规模生产,并辐射带动了周边几个村的1200多人从事这项产业。为了防止在生产过程中的无序竞争和恶意压价等行为,2006年,该村成立了大笤帚协会,负责进料、加工、销售的 “三统一”。该村的大笤帚生产还取得了自营出口权,在销售环节上取得了主动。协会通过互联网直接与韩国、意大利、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联系,按样加工。
目前,该村可生产10多类不同花色品种的大笤帚,每隔五天左右就用集装箱货运车将产品运至天津等港口外销。现在每把大笤帚的价格由过去的40美分升至60美分,每年可创外汇260万美元。在永平大笤帚加工厂,有很多是夫妻搭档联手加工。手快的每天能加工200把大笤帚,每把挣五毛。大笤帚生产的工艺很复杂,从分拣、破苗、熏蒸、捆扎、拦线、上色、晾晒、打包,各个工序都不可缺少,这样不同年龄不同手艺的人都有用武之地,全村劳动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一把笤帚,人人可从中取利。
农民如何致富?种高粱扎扫帚
*近,新疆库车县比西巴格乡博斯塘村按照合同,把*后一批扫帚发给乌鲁木齐市一家日杂公司,创造了上千万元的产值。村民艾则孜•克然木一家10口人,过去只种6亩多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由于他9岁时就学会了扎扫把,现在不到10分钟就能扎成一把扫帚。艾则孜•克然木已扎了十几年扫把,现在又做经纪人,家里年收入近5万元。他活儿忙时雇村民帮忙,雇来的村民每天可以扎60多把,也增加了这些村民的收入。
博斯塘村人均土地不到1.5亩。村干部在市场调查中发现市场的扫帚需求量大,而且扫帚制作工艺简单,村民都可制作;利用田埂、路边上的空地种高粱,可以用高粱籽当粗粮,用高粱穗秆扎扫帚。在村干部的引导下,现在全村700户中有500户村民种高粱、扎扫帚。由于他们扎的扫帚质量好,结实耐用,订单接连不断,年生产扫帚超过200万把,产品销往新疆各地,户均从扎扫把中获得收入4000元以上。
农民如何致富?同样是面收入不同
同样是普通的面粉,同样是做面食加工生意,许多人都感叹生意难做,利润难求,而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太保庄镇丈岭村的王燕却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每年都轻轻松松收入2万元以上。
王燕5年前开始做面食加工生意,她做成的馒头,有方的,有圆的,有卷的,有长的,有短的;她做的火烧,有硬的,有软的,有方正的,有带角的,有空心的,有实心的,有糖馅的,有菜馅的……每天她的馒头一出锅、火烧一出炉,很快就被*购一空,许多批发商户上门请求当起了她的代理商。
农民如何致富?回收碎布做墩布
河北省肃宁县东王村有搞服装加工的传统,该村和附近两个村的服装加工厂有50多家,每年光剪裁下来的碎布下脚料就达几百吨,这些碎布以往都当废品卖掉。
2007 年,东王村村民马振里与邻县几家布条加工厂签订了常年供货合同。马振里以0.8元~1元/公斤的高价回收附近各村服装加工厂里的碎布、化纤料、纯棉料等。他在村里招了几名村民,根据各厂家的需求,对收购回来的下脚料进行分拣。仅拆纱一项,就能把收来的碎布增值为1公斤6元;而把化纤布交到墩布加工作坊,价值从1公斤几分*提升到3元左右。一年下来,马振里的走货量达到200余吨,为周边的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农民如何致富?干菜叶儿俏销市场
河南省新野县湍口、蔡庄、樊楼社区的居民习惯于把采摘的芝麻叶、红薯叶、萝卜缨、花菜叶,用大锅榨成黑菜叶儿,晒干储藏起来,待到缺青菜的季节,黑色的干菜叶儿便成了农家饭桌上*好的菜肴。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干菜叶儿也走上了市民的餐桌。汉华社区7个居委会的百余名老年人把干菜叶儿推销给城里的餐馆,平均每年挣*不下万元。汉华社区的30多个生意人,把一家一户的干菜叶儿收购过来,打包装箱,运入甘肃、武汉等大城市销售,平均每年能赚两三万元。近来,这些生意人正在酝酿成立个干菜叶儿销售公司,开展农户加工、公司回收、成批销售,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把干菜叶儿这道生意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