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江油窦团山(三)

2014-07-07来源 : 互联网

云岩寺

白皮松风亭往前,是****文物保护单位——云岩寺。

云岩寺前东侧悬崖上,有座为纪念窦圌山的开山**窦子明在此修炼飞升成仙的飞仙亭,该亭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现亭为 1985年重建,重檐歇山仿清式建筑。窦子明本是唐代彰明县主簿,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左右,窦子明弃官隐居于圌山之上,终日颐神养性,苦行悟道,日日炼丹,逾三年,终成正果,于“剖石”顶得道飞天,从此圌山便有了窦姓。飞仙亭下方,就是“ 云岩”和“剖石”四字摩岩石刻处。据说李白也曾十分仰慕窦子明的行迹,曾写诗赞美说“愿随子明去,炼*烧金丹”。

云岩寺山门西侧约30米远处,有座塔儿坟,又名骨灰塔,相传是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为安置云岩寺开山**代和尚了然的舍利子所建,塔呈六边形砖塔,宝盖顶,四层,高3.6米,直径1.8米。

云岩寺,古号云岩观,始建于唐乾符(公元874—879)年间,它位于窦圌山中部山脊之上,坐北朝南,背依三座**,面对江油古城,东傍悬崖绝壁,西临群峰密林,临崖负山,视野开阔,气势宏伟。它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的毁葺交替,佛道相争,其建筑基本上是佛教禅宗的庙宇布局,但是佛道二教又在文化与建筑上融为一体,东为禅院,西为道观,此种格局在四川省内并不多见。

云岩寺主要建筑均沿中轴线作纵深布置,自外而内,依次为山门、文武殿、**殿、大雄殿、宸经楼及东西配殿、客厅、禅堂等,形成了殿宇重叠、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的风格。由宸经楼附近侧门处,经南岳殿上峰顶,有东岳殿、窦真殿、鲁班殿等建筑共同组成蔚为大观的云岩寺古建筑群。象云岩寺这样建于山脊上,又是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古寺建筑群,在全国也是罕见的。1988年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飞天藏

窦圌山的“五绝”之一飞天藏就位于大雄殿前西侧,殿分二间,上下两层檐下施玉作斗拱,上檐下有清光绪年匾一道,上书“万善俱成”四字,下檐有匾一道,上书“飞天藏”。

飞天藏又名星辰车,南宋淳熙八年(1180年)建,元代至正时重修,“明季兵*,惟此*存”。车高9.82米,直径7米,上下共四层,上雕塑有天宫楼阁,腰檐上装饰有斗拱,每层雕有执笏人物,形神自如,体态潇洒,衣纹流畅,木柱及额枋上均施沥粉彩绘,更显精美巧妙,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属道教文物,是我国**现存的宋代道教木制转轮经藏。传说推动星辰车,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可惜因为殿宇正在翻修,未见到这件宝贝。

绝顶飞渡

窦圌山山顶有三座石峰拔地而起,好似鼎足朝天,高约70余米,相距约30米,仅一峰有险路可上,其它两峰四面峭壁似刀砍斧劈,无路可通。三座石峰之间只有铁索桥相连,构造极为简单,仅用两根铁链固定于峰顶的铁桩上,一根粗而扁平,用以踩足,宽不足20公分;另一根较细,可做扶手。铁索桥悬于百丈深谷之上,山风劲吹,左右摇晃,哗哗作响,更添惊险。即使能在钢丝上作种种特技表演的杂技演员到此也要望而生畏,故桥头有题词:“飞仙可渡”。

卧佛

窦圌仙山钟造化之神秀,集天地之灵气,孕育古木森森,异藤奇树,目不暇接。犹以一株长于云岩寺山门前,已有千余年树龄的黄莲古树*为奇绝,形似涅磐的佛祖,被历代高僧奉为镇山之树,不为外届所知。也许,因为受了千年香*的熏陶,黄莲也有了佛性。2001年8月,在一个雷雨之夜,奇树感受大自然的召唤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古树形如睡佛,经能工巧匠精心雕琢,卧佛浑然天成,真是树之神,民之福也。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