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寺
报国寺峨眉山的门户,坐落于峨眉山脚下,背靠雄伟的光明山,面对秀巧的凤凰包,是峨眉山*大的一座寺庙,被称为峨眉山**景。原名“会宗堂”,报国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明末毁于大*。清顺*十一年(1654)闻达禅师重建,清康熙帝敕名报国寺。匾额为康熙所亲书。清嘉庆和光绪时经过两次扩建,成为四重殿宇和亭台楼阁俱全的宏大庙宇。
寺内殿宇四重,掩映在苍松翠柏间,还有新建的亭台楼榭和精巧雅致的花园。报国寺中有三件珍宝,一是七佛殿内永乐十三年(1415年)建造的高2.4米的*型瓷佛;二是高2.3米、重25吨的大铜钟;三是高7米、四周铸刻有4700余尊佛像和华严经全文的14层“华严铜塔”。
铜塔分三段十四级,下段为粗壮的覆钵体,塔身上部为双重楼阁,中间以*大塔檐划分为两段,上、下各七级。华严铜塔兼具我国古代亭台与佛教建筑的特色。其上之雕饰多属高浮雕,且造型特殊,状如两重七层宝塔相叠。在大型金属建筑物中,堪称*屈一指。
伏虎寺
伏虎寺是游人登峨眉山的必经之地,离报国寺很近,始建于唐代,原名神龙堂
从峨眉山南麓的龙池太坪村看峨眉山,后因寺后有山雄峙,横出寺背,蹲伏如虎,改名伏虎寺。该寺在明末毁于兵*,清初大事扩建,历时20年,建成13重殿宇的崇隆大庙,重楼复阁,曲折深邃。
神水阁
神水阁一带,是宗教景点萃集之处。纯阳殿建于明万历年间,殿前不远处有普贤石,传为普贤登山憩息处。附近的千人洞是道教凌虚第七洞天遗迹,十字洞传为吕纯阳剑划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