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景区凌云寺历史

2014-09-25来源 : 互联网

乐山凌云寺建于初唐高祖李渊武德年间(618—626),距今近1400余年,早于乐山大佛的建造,是中国*古老的寺院之一。凌云寺名取意高入云霄,山河升腾,意气昂扬,佛法宏远,佛圣之地。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川乐山岷江东岸。

是世界**的弥勒道场。凌云寺弥勒殿门外咫尺之间,即是**闻名的乐山大佛。

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凿佛像时,寺庙又有扩建,有“历朝敕九顶山凌云大佛等额”。据《方舆胜览》记载:“会昌前,峰各有寺”,可见会昌以前佞佛之风的盛行。

唐建中元年(780),德宗颁《修葺寺观诏》,要求各州府培修振兴寺庙。凌云寺随即进行了大规模维修。

唐会昌五年(845)七月,由于唐武宗李炎扬道抑佛,以僧尼耗蠢**”为由,武宗李炎下灭佛令。“佛教除长安、洛阳各四寺,地方诸州各一寺外,悉毁坏之”(蒋维乔《中国佛教史》)。嘉州、眉州、陵州等奉诏毁佛寺,凌云山上八寺俱毁。凌云寺因当时属“上州”的嘉州*具规模“中心大寺”,且“工作精妙”,得以保存,并在佛教寺院改名现象较普遍的唐宣宗时,一度改名报恩寺。南宋祝穆所撰《方舆胜览》云:“九顶山,在城左,有九峰……会昌以前峰各有寺,今唯存报恩一寺。”明万历进士、四川按察使曹学诠《蜀中名胜记》指出:报恩寺即凌云寺。

岑参《登嘉州凌云寺》一诗曾这样描写凌云寺:“ 寺出飞鸟外,青峰载朱楼“不过,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寺,早已不是唐代原貌。唐建凌云寺,毁于元顺帝战乱,明代进行了两次较大**,明末又经毁。

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凌云寺重修。以后又经多次修葺,尤其是解放后不断维修,基本保存了面貌。

佛法宏远,盛世教兴。2005年12月,凌云寺**为宗教活动场所,照观大和尚率僧众驻锡凌云寺,依法开展佛教活动,宝镜重光,法炬复燃。

由于历史原因,千年名刹年久失修,加上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破坏,凌云寺已成危房,砖磴损碎,四壁颓堕,柱梁腐空。严重危及僧众、游客安全。照观法师誓发大愿,维修好古寺、守护好大佛。此次维修工程于2006年1月启动2010年圆满如法完工,大雄宝殿、弥勒殿、藏经楼、祖堂、法堂、禅堂、客堂、观堂、寮房、钟鼓楼、方丈院焕然一新,恢宏古朴,凌云寺成为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相匹配的精品寺院。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