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春习俗——腊祭

2015-05-29来源 : 互联网

年是传说时代的丰年。“岁”是夏朝的说法,意思是翻过这一段时间,春天就到了。更早,叫“腊祭”。商朝呈现在殷墟里有了文字,那时叫“祀”,说的是四时已尽,该举行仪式,答谢神灵,并把日子编入史册的时候了;在周代,才开始叫“年”,《谷粱传宣公元年》里记载“五谷大熟为大有年”,“有”字在《易经》里,就是丰年的意思,“年”在两汉前意为五谷丰登,在甲骨文中,它是谷穗成熟,迎风而舞的样子。一直到**初年,为了区别农历和新采用的阳历,把一年中**个月的**天正式定为“年”,而二十四节气中“立春”恰好在农历正月前后,所有农历正月初一就被称为“春节”。童谣

年是伴着童谣唱来的。“小子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面粉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街上扭。”为了这段“回忆加祈祷”的日子过得高兴,过年的各种玩法就出现了,逐渐成为仪式:喝腊八粥,祭灶、扫尘,贴窗花,除夕守岁,初一逛街,元宵观灯……子时香除夕夜,去烧一炷子时香吧。子时香

旧时成都,人们都习惯于争相*这一炷上香的头彩。许多人竞相赶早,争在新年的**个时辰,到庙里上**炷香,以得到神的**个眷顾。这个风俗到今天仍然盛行不衰,屡屡惊动**及省外媒体、摄影家年三十晚上赶到成都,*镜头。日前在北京,还碰到有摄影家“下狠心”:今年一定要去成都烧子时香,把全过程拍下来——瞧,有了“历史意义”。盛况**到什么样子呢?文殊院附近几条街,入夜不多久,就得**,堵断街道。撞钟

也可以到大慈寺撞新年钟,这是近年**的风俗。本是唐宋盛事,后来这一风习东移至日本,再回传回来的。也是在子时,传说这一刻是一年中阴气*盛的时间,洪钟大鸣,撞响108下,意味着神秘的老阳之气,3×3,天地间*大的阳数9,以12对老阳“阵势”的形式,和着钟声,从地气蕴郁的充盈之处唤醒,震彻弥漫整个城市……人日游

初七“人日”游草堂。成都人过春节素有“人日”游草堂的习俗,从清代就开始了,何为“人日”?南北朝《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初一为鸡,初二为狗,初三为猪,初四为羊,初五为牛,初六为马,初七为人。”很多诗人词家,都反复吟诵过成都的人日游。观灯

正月初九去看灯。那天,成都青羊宫的道灯、昭觉寺的佛灯、大慈寺等地的水灯便一起照亮。成都看灯会,下午就进灯会场,先吃小吃,辣的凉粉,酸辣粉,辣得晕头转向再吃甜的,三合泥,油腻香甜,还有糯米做的“三大炮”,又吃担担面、钟水饺,还有醪糟粉子,等开了灯,就随人潮去看灯。近年塔子山、新都宝光寺、自贡等,更是越来越提早灯会,越来越专业,规模也越来越大。蒲江还复活了消失近20年的川戏活化石“幺妹灯”……花会“花朝”看花会:

成都花市在唐宋时便十分兴盛,农历二月十五日,民间认为是百花的生日,称“花朝”。其实之前,就有各种花会渐次而上,成都及附近区县的名小吃均入园摆摊设点,供游人品尝。

整个春假期间,天天可以去大庙会闹春,沾人气。成都的大庙会**有名,青羊宫庙会已有千年历史。南宋时,青羊宫庙会已与杭州的昭庆寺庙会、南京的夫子庙庙会、西安的城隍庙庙会等齐名,称四大庙会。是在农历2月25日的老子诞辰日,也是“花朝”这天同时举办。久而久之,青羊宫就只说花会不提庙会了,而庙会重心转移到各处公园。皮影、泥塑、糖人、糖画、剪纸各式民间绝活;“打金章”、木偶皮影、川剧绝活、杂技纷纷登台;滚铁环,抽陀螺,坐鸡公车,拉提簧、响簧,这些土得掉渣儿的玩艺儿玩得小孩疯跑……往往几台戏同时演出,曲艺演唱、杂技魔术、跑马上刀山、拉洋片、耍猴玩蛇,****;商贾云集,三教九流纷至,百种小吃、赏百般武艺、玩百项游戏,民族、民俗、传统、现代、乡村、城市诸种文化形式复合于一体;图的是喜气洋洋,沾人气,来年兴旺发达。

标签: 腊八粥 庙会 花会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