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羌族“羊皮鼓舞”经典

2015-07-05来源 : 互联网

羊皮鼓舞主要流传于汶川县、茂县、理县等地区。羊皮鼓舞的舞蹈动作多为在双膝不断地颤抖中,手持羊皮鼓,连续表演“持鼓绕头”、“屈腿左右旋转”、“旋摆髋部”等复杂多变的动作。 整个舞蹈鼓声和**相交,动作敏捷、矫健、激烈,节奏明快,烘托出一种严肃紧张而又热烈的气氛。

在地处川西北高原的阿坝藏族羌族自*州汶川县,生活着一个十分悠久而古老的民族——羌族。他们主要聚居在阿坝州的汶川、茂县、理县的高山峡谷之中。

勤劳勇敢的古羌人,不仅以其*特**的建筑技艺闻名于民族之林,而且以其精美的挑花刺绣与能歌善舞著称。在众多的舞蹈中,“羊皮鼓舞”的历史*为悠久。“羊皮鼓舞”原是一种祭祀性舞蹈。又称“跳经”,羌人称“莫尔达沙”,后演变为民间舞蹈。

它生动地反映了古羌民族的生活状况、宗教信仰和内心世界。“羊皮鼓舞”是羌族人民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是研究羌族历史的重要资料,**民族特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四川省歌舞团、阿坝州歌舞团、茂县歌舞团和汶川县羊角花业余艺术团曾编排一系列“羊皮鼓舞”节目,被省、州电视台录播。因此,“羊皮鼓舞”具有*特的艺术价值,是羌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羊皮鼓舞”舞姿灵巧,敏捷、粗犷,多为反时针方向围圈而跳。领舞者头戴金丝猴皮帽,左肩抗神棍,右手执铜铃。其他表演者手执羊皮鼓,人数一般为6至8人。由于鼓大而沉,舞动起来费劲,鼓的摆动是靠表演者身体转动,伴以膝的上下颤动才得以起舞,形成*特的风格。

这种舞蹈一般无乐曲,无歌唱伴舞,凭着鼓点节奏,响盘敲击出的不同音响节奏组合而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汶川的“羊皮鼓舞”队多次上北京演出,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的高度称赞。近年来,随着“释比文化研究” 与“藏羌锅庄”的普及,“羊皮鼓舞”在汶川县境内也更加流行,尤以龙溪乡的阿尔村、巴夺村、马房寨、直台寨和雁门乡的萝卜寨、月里寨的舞蹈*为活跃。如果说羌族歌舞是一杯醇香的美酒,那么,咚咚咚的“羊皮鼓舞”便是一部**的史诗!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