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来子女上学难

2014-07-17来源 : 互联网

昨日,新学期的第二天。成都市金牛区民工子弟学校子云路小学操场上,刚从**的花照小学转来的沈晓华和同学们嬉戏玩耍,脸上溢满笑容:“在这里读书开心多了。”

和沈晓华一样,条件简陋的子云路小学有近20名学生都是从附近的**学校转学过来的。

为何在艰难地跨进了**学校的大门后,这些孩子却又轻易放弃,选择了甚至连办学许可证都没有的民工子弟学校呢?

学生:**学校压力太大

对9岁的小女孩肖萍来说,在光荣小学就读的一年至今让她难忘。刚去的第二天,作业本就被一位淘气的本地男生撕了扔在垃圾桶里,老师知道后也不闻不问。不*是她,班里的其他民工孩子也经常受到本地学生的欺侮。上学期末,班里20名民工子女有15名都转学走了。

城里的学校在小学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多媒体等课程,对于从乐至县乡下转来的王平来说,这些无疑是陌生的。从一开始,他在友谊小学的学习就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由于普通话说得不好,回答问题时偶尔冒出的家乡土话常常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本地同学不和我们一起玩;因为成绩不太好,老师对我们这些外地来的学生也爱理不理。”王平说,他在**学校时刻感受到一个字———“累”。

城里的孩子对这些民工子弟又是另一种看法。记者在花照小学随机访问了几位本地学生,孩子们的评价是:一些民工子弟爱打架,经常在地上爬着玩,不讲卫生,学习成绩和本地同学有一定差距。

家长:担心孩子身心健康

黎琪的家长回忆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读书时,*害怕去开家长会。会上老师总会告诉他,孩子的费用没有交清,同学则反映孩子不讲个人卫生。

黎先生说,由于他们两口子每天打工忙到很晚,所以对孩子难免照顾不周,因此黎琪在学校总是遭到老师和同学的冷眼。原本性格活泼的他逐渐沉默寡言,成绩也每况愈下。“我们担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干脆把他转到民工子弟学校了。”

和黎先生有同样顾虑的民工家长不在少数。当然,民工子弟学校没有借读费,相对低廉的学费无疑对他们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民工子弟学校对家长们的诱惑还不止这些,学校有校车接送,这在**学校是没有的。有些民工家长由于工作关系,希望学校在晚上七八点后再把学生送走,这些条件都可以在民工子弟学校得到满足。

在这里,孩子们甚至还可以选择教师。“学生不满意的老师我们坚决辞退。”子云路小学校长李广告诉记者,机制的灵活性使他们拥有许多**学校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记者在民工子弟学校走访到的学生对老师的满意率都非常高。

**学校:我们也有苦衷

记者随后走访了部分**学校负责人。他们表示,作为教育者,在对待民工子女问题上肯定是一视同仁的,校方也尽可能多地给予照顾,大多数学校都采取了把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混合编班的做法。

“我们也有苦衷。”这些负责人表示。学校在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民工子女在行为习惯和文化水平上同城市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要**融合比较困难。此外,由于民工流动性较大,许多民工子女读一两学期就离校,有的甚至在学期中途退学,这给学校的学籍管理也造成了一定困难。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