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季,不少人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抑郁、迷茫、孤*和无助之感,甚至从忧伤到悲观到绝望,认为生活没有意思,高兴不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悲秋”,即“秋季抑郁”。常言,有一种情绪叫悲秋,而有一种聊天叫唠嗑。话说这悲秋时节,唠唠嗑其实很应景。怎么说呢?秋季,阳消阴长、万物萧杀,稍微遇上点不称心的事,人们就容易触生凄凉、郁闷、悲哀、忧虑等负面情绪。若在此时节,常邀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围着几个小菜,聊天唠嗑,是不是会忘了这悲秋的“寂寥”呢?心理**表示,在这悲秋时节,情绪低落之际,不妨找朋友唠唠嗑,你会发现心情瞬间一片晴朗。
人为何会“悲秋”?环境因素影响大
每到秋季,不少人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抑郁、迷茫、孤*和无助之感,甚至从忧伤到悲观到绝望,认为生活没有意思,高兴不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悲秋”,即“秋季抑郁”。
因为秋季草叶枯落、万木凋零,随处可见的萧杀冷清的景象,加上阴霾冷湿的天气,很容易让人触景生情,生出凄凉、忧郁之感,机体的抵抗能力也会随之下降。特别是随着昼夜温差加大,气温越来越低,景象越来越萧条时,这种“情绪病”更容易集中**。
秋季抑郁受这种萧瑟环境的影响很大,这也是它与春季抑郁的不同之处。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医生朱怀敏说。现代人心理压力大,难免遇到点不称如意的事产生负面情绪,而在万物萧条的秋季,这些负面情绪往往会受到环境的“渲染”而被放大。通常性格敏感的人更容易触景生情,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特别是体质较弱或是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也比一般人更容易秋季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