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以来,学院始终坚持****办学方向,坚持“质量兴校、科研强校、人才立校。
四川文理学院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狠抓**学科和精品课程建设,全面推行学分制改革,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课程和专业设置日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院不断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积极引导学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学生风采(20张)提高专业实践技能。自我院组队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先后有53个队159人次获奖,其中获得***奖励11项,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艺术节和电子设计大赛,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体育系组队参加“健力宝”亚运会啦啦队全国选拔四川文理学院赛,在西南片区进入前3名,顺利晋级南北对抗赛。学院先后被评为四川省“艺术教育****”和“高校文明校园”,2008年被**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授予“*佳文明单位”称号。
2003年学院被***、**文明办、***总**部、共青团**表彰为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同年被***、**文明办、***、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2004年、2008年荣获“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和四川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06年被授予“十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2009年度荣获四川省高校“平安校园”建设****。
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建有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省级**实验室“特色植物开发研究实验室”和巴渠文化研究所、川陕苏区历史文化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应用电子技术研究所、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外语语言及应用研究所、书法艺术研究所等10个院内研究所。主办有省级公开刊物《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四川文理学院报》,在全国高校及学术界拥有大量读者,不少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收目。2006年以来,学院共获得***科研项目2项,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50多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4项,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教职工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900余篇,出版专著12部,获得市厅级以上社科奖5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
建校以来,学院共为社会培养了30000多名合格大学生,学院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富有敬业创新精神,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他们中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所在行业骨干,不少人已经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一些人已成为国内知名大学和研究院、所的教授四川文理学院,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企业家等,特别是学院还培养出了一批在全国颇具知名度的专业作家、诗人,如当代著名作家田雁宁、谭力、贾飞,诗人张建华等。其中田雁宁、谭力的雪米莉系列曾风靡大半个中国,掀起销售狂潮。而贾飞的《中国式青春》系列则与韩寒、九把刀等人的作品齐名,引起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新闻媒体关注。
当前,学院正抓住区域经济大发展和达州市建设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的机遇,按照“立足川东,服务全川,辐射周边省市”的办学思路,高举改革旗帜,不断探索本科办学的新路子,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依托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事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学院办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本科院校。
学院馆藏图书70余万册,拥有价值3700余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学院有教职工57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470余人,教授33人,客座教授32人,副教授118人,外籍教师4人。已获硕士、博士学位162人。学院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8000多人。设有中文、社会科学、外语、数学与财经、物理与工程技术、化学与化学工程、音乐、美术、计算机科学、体育、教育科学与技术、初等教育、管理13个系和一个思想**教育教学部,办有15个本科专业、41个师范与非师范专科专业,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等学科。学院主要面向四川、重庆、江西、陕西、湖南、河南、云南、贵州、湖北、山东、广西、海南、青海、新疆、福建等省市招生。
学校坚持教学、科研并重,主办有省级公开刊物《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四川文理学院报》,在全国高校及学术界拥有大量读者,不少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SCI、EI等全文转载和收目。学校获得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7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8项,教职工在国内外公开刊四川文理学院田径场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主持或参与编写专著15部,获得市厅级以上社科奖3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7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教师奖。
在谋求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建设,购置了价值3000余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拥有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47间,馆藏图书6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多种。学院在新区修建了400米塑胶标准运动场和运动场馆,学生宿舍全部实行了公寓化管理,每套寝室配备了独立的学习室和洗手间,安装了校园宽带网,部分寝室安装了空调和闭路电视,为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院正抓住西部大开发、高等教育大发展和达州市建设西部能源、化工基地的机遇,按照“立足川东,服务全川,辐射周边省市”的办学思路,高举改革旗帜,不断研究和探索本科办学的新路子,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依托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在“十一五”期间把学院办成具有影响力的合格本科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