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山海拔562.6米,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特地貌,山势连绵,林木参天,具有“雄、奇、险、幽”四大特色,山顶凌云古刹始建于汉末,现存真武宫为清道光年间重建,有遇仙岭、降魔台、老君洞、老龙洞、望夫崖、舍身崖、将军坟等自然奇观,享有“果郡灵山”之美誉。
高明三面环山,群峰相连。东眺西樵,南倚皂幕,西枕香山,北靠凌云,中立鹿洞,四座名山皆有不同的风韵。凌云山,因山高入云而得名。古时传说,凌云山顶上常有神仙对弈,龙州村得道真人谭玉亦常来往,至今还留下一个仙人脚印。《吴志》又说此山“顶有石泉,泉有锦绣鱼。”
凌云山三清殿
三清殿是道教标志性建筑,因内塑有道家三**人而得名。原殿初建时间不可考,明清均有修缮记载,解放初建老君学校、**时拆毁,现大殿为2001年旧址重修建筑,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大门为云南双层雕花镂空青苹木;前殿正中塑有高9米的上清灵宝天真、玉清元始天真、太清道德天真,左右各塑有高5米的12金仙,殿内壁画、壁饰均为道家**故事、文化背景图案;后殿塑有高5米的后三**人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三清殿右侧湖面耸立的一块*石上刻有明朝太极宗师张三丰游凌云山所咏诗句:蜀山灵秀属凌云,水木清华远俗氛。九鼎烟中鸾凤啸,仙音不与世间闻。由此可见凌云山当年的极盛地位。
凌云山天然睡佛
遥望凌云山白山、马岩山方向,我们看到的是由山脊绵延而成的两尊天然睡佛,白山睡佛长约2公里,马岩山睡佛长约1.5公里,凌云山天然睡佛连,面北脚南,相传为佛陀显化而成,方位与释伽佛祖当年圆寂方向一致。比之乐山睡佛,更为神态安祥,浑然天成。更为神奇的是,唐宋以来,高僧大德便在两睡佛头部建有庙宇参禅悟道。
凌云山四相五行
像负重前行的乌龟,这龟纹、**、龟眼、龟背、鳞甲斑斑,寿纹清晰,与象征长寿、吉祥的乌龟酷似。看,龟背中间还有沟槽、水泥填补的洞穴,这就是九十年代初山民欲开采此石建屋,放炮炸石留下的,当时竟奇妙的全成了哑炮,才留下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龟石,够神奇的吧!
凌云山真武宫
凌云山真武宫铠甲、手执宝剑,雄视前方的真武祖师像,左右两廊为**元帅,正殿背面与真武祖师一墙之隔的是慈航真人。*上面的小山上建有老君阁,以八卦造型,雕梁画栋,古朴典雅,亭中石像演绎老子骑青牛西去化胡的故事,亭外八根石柱,均为滚龙抱柱浮雕,工艺**。
白山凌云大佛
在碧波荡漾的凌云湖边,在大树参天,绿草覆盖,花团锦簇的接引广场尽头,依马尾坡峭壁凿造而成的石窟大佛,就是凌云大佛,为阿弥陀佛像,是凌云山***的景观。僧尼、信徒一见面,往往便双手双十,口念“阿弥陀佛”,算是祈福,祝愿,打招呼。为什么呢,据说是因为阿弥陀佛是接引佛,是佛中之佛、佛中**。佛像高99米,比号称****大佛的无锡88米高灵山大佛铜像高出11米。大佛肩、头部有30余米,相当于10层楼高,可以说佛是一座山,山即一尊佛。
白山朱雀山
朱雀山位于凌云山前案,形如展翅欲飞的大鹏。山势四周,分别雕凿有卧佛(释伽牟尼涅槃像)、观音三十三化身、五百罗汉(部分)石刻艺术像。
白山寺
凌云山白山寺,距今有1800余年历史,周边及顶上建有大小寺庙数座,香*旺盛,民间传颂谓“小西天”,现存汉、唐、宋古岩墓、舍利塔、碑刻三十余处。
白山马岩山石窟艺术城
马岩山曾经是白山香**旺,庙宇*雄伟、密集的地方,可惜现在已荡然无存,但从附近出土的瓦砾、础石、碑刻、香炉均可察考当年的盛况,现正着手筹备恢复大雄宝殿。在马岩山北面的峭岩上雕刻有气势恢宏的石窟艺术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