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仁寿县从2007年开始招录“大学生村官”,目前共有383名,分布在全县60个乡镇。出路问题已成为“大学生村官”*大的思想包袱,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村官”思想稳定,影响他们健康成长和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些“大学生村官”的路在何方?组织、个人甚至社会,能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做些什么?
完善体制机制,拓展前途出路。针对“大学生村官”的现状,组织部制定**《大学生村官选任管理办法》,通过选拔**“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乡镇科级**、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考公务员的办法和途径,放宽学历、年龄范围,拓宽出路,以及**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形式,使他们心中有劲头、事业有干头、前程有奔头,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发展的热情。在制定各项优惠政策时,能充分考虑到“大学生村官”的客观实际,制定具体的政策和优惠条件吸引“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
加大关注力度,提高各种待遇。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的待遇低问题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也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的正常生活、工作心态。在完善和健全“大学生村官”考核制度的同时,执行收入与工作绩效挂钩的计效工资制度,贡献大的收入就高,否则相反,特别对借调到乡镇帮助工作的“大学生村官”,乡镇可建立“大学生村官”专项补助资金,年终补贴发放到位,拉近“村官”与乡镇干部的待遇差距。
构建交流平台,丰富业余生活。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召开座谈会,进行集体讨论、交流工作经验。邀请**学者为“大学生村官”授课,安排基层干部引导、帮助“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分享工作经验;介绍、指导农村基层工作方法,以弥补“大学生村官”工作经验方面的缺陷。定期关注“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状况,乡镇**和组织人事干部要随时关注“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形成定期谈心谈话机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关注“大学生村官”的社交活动情况,关心他们的婚姻问题,丰富他们的感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