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朱世开的无偿献血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1992年8月19日,200ml;1992年12月1日,300 ml;1993年3月18日,300 ml……”这串闪光的数字见证了朱世开15年的献血经历,让人感动不已!“1997年我到北京领取了全国无偿献血金质奖杯,这座奖杯是由***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颁发的”,谈起这座奖杯,朱世开满脸笑意。
朱世开只有初中文化,1986年回家务农,农闲时就在当地周边的煤矿打工,是什么让他与无偿献血“结缘”?又是什么让他坚持不懈地延续爱心之路?朱世开说,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父辈们从小教育他施与比得到更有福气,自己也能感受到挽救生命的非凡意义。
他回忆道,爷爷是个医生,在他不到6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爷爷医术很高,而且品德高尚,从来都是开*便宜的处方,要是病人实在穷就不收*了”,“医生很神圣,救人于危难之中,我从爷爷那里了解到血液对于挽救病人的重要性。”
虽然经历了如此高密度的献血,朱世开仍然体格强壮、体力充沛。他表示,献血不是为了出名。“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这个队伍中来,帮助别人。”
树上鸟儿成双对,夫唱妇随来献血。朱世开和妻子余秋嫦1994年结婚后,夫妇二人都在家务农。余秋嫦告诉记者,认识朱世开之前就听说他是个“献血积极分子”了,接触后觉得他真的很不错,“会一直支持他献血的”。
在朱世开的感召下,1998年1月8日,夫妇二人一同乘上了去血站献血的班车。“我**次献了300毫升,想到这些血可以帮助别人就特别高兴”,从此在自贡市血站总能见到夫妇二人的身影。到目前余秋嫦的献血量已经达到8000毫升,相当于把她的血抽完了一次。朱世开12岁的儿子朱磊告诉记者,“爸爸特别伟大,我以后也要向他学习”。
朱世开用了整整15年的时间去播种,而不问收获。朱世开说:“我要一直献血到《献血法》规定的55岁,并带动更多的人无偿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