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活动家王光祈

2014-07-23来源 : 互联网

“五四”运动时期,王光祈是**的社会活动家。1918年,他曾在陈*秀和李大钊创办的《每周评论》和成都《四川群报》上发表若干篇文章与通讯,抨击**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后日本侵略中国山东的罪行。同年,他与《京华日报》编辑周太玄一同提议建立“少年中国学会”,得到了李大钊的热情支持。

王光祈负责筹备期间的主要事务。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他向李劼人主编的《川报》发送50余篇通讯,为四川的**思想的增长和成都的国学生运动的开展起了*大推动作用。李劼人曾在《追忆王光祈》一文中说:“北京(五四)运动之所以及时传到成都,青年们得以及时看到光明,就不能不归功于王光祈了。”7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在北京成立,王光祈主持了会议。这个学会的宗旨是:“以振作少年精神,研究真实学术,发展社会事业,转移末世风气。”后来,根据王光祈、李大钊等人提议改为:“本学会宗旨,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活动,以**少年中国。”学会的信条是:“一、奋斗,二、实践,三、坚忍,四、俭朴。”王光祈曾介绍***、赵世炎、张闻天、恽代英等人加入学会。

王光祈“少年中国学会”创刊《少年中国》月刊,李大钊编辑主任,康白情为副主任,王光祈任会计并负责“学会消息”栏。北京为学会总会,在成都、南京两地设立分会。成都分会创办《星期日》周报,南京分会负责编辑《少年世界》。学会成立一周年时,有会员75人,《少年中国》和《少年世界》两种月刊,每期各都发行5000册,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印制和发行。

20年4月以前,王光祈是“少年中国学会”的发起人和实际主要负责者。王光祈、字润玛,笔名若愚,1892年出生于四川温江县鱼凫镇小河村。他未出生前数月父亲病故,家道衰落,靠母亲做手工和出租一“锅厂”地微薄收入过活。在成都读中学时,与周无(太玄)、魏嗣銮(时珍)、郭沫若、曾琦、蒙文通等为同窗,经常讨论时事**。他中学毕业后,失学也失业,曾回老家农村过了一段十分艰苦的生活,后来奋然离家出川,去上海、青岛、北京,游学和找工作。1914年为清史馆书记员,同年考入中国大学攻读法律。王光祈的青少年时代穷困坎坷,深刻认识到旧社会的丑恶和腐朽:“一切政党皆不足有为,过去人物又使人绝望”,决心“联合同辈,杀出一条道路,把个古老腐朽,**垂绝的被**被剥削的国家改变为一个青春年少*立富强的国家。”如何改变?王光祈在**思想上是模糊的。他中学时代,喜欢田园诗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后来至上海、北京,在新思潮中他喜欢克鲁泡特金、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的著作,崇拜空想****。为了与旧社会“隔绝”,**大同世界,他发起组织了“少年中国学会”。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