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修断桥 弄巧成拙

2014-07-29来源 : 互联网

急民所需修断桥,却让3000亩秧田无水可用,这是罗贵文当上新都区龙桥镇长以来面临的一次重大“事件”。“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没想到的是却当了‘反面教材’。”7月15日,站在已经绿得晃人眼的水稻田边,回忆起一个多月前的*烧眉毛,罗贵文坦言,这件事给自己和镇干部上了一课。

在新都区党委看来,此事折射出的问题,值得全区干部警醒和反思。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新都区把“修桥断水”的事作为“案例”,要求全区各部门提高认识、举一反三,并开展“科学统筹,民生建设不添忧”的大讨论。

一条毗河,将龙桥镇一分为二,河上原本有一座与镇同名的桥,双向四车道,去年7·9特大暴雨洪灾中,这座桥的西侧桥面垮塌了。

这让周围的群众犯了愁——这可是连接龙桥镇南北的**通道。“龙桥小学、中学在桥的北边,而主要场镇又在桥的南边,好多人天天都要走这个桥。”罗贵文说。

经过**的鉴定,龙桥实施限制通行:人、非机动车能过,汽车过不了。普文社区的居民曾定生在附近家具园区打工,原来开车过桥到工厂只需要10分钟,现在只好绕行斑竹园镇,“多走20公里,至少要半个小时。”

龙桥也是老成彭路的一部分,是彭州方向进入成都市中心城区的重要通道,桥上还有三四条公交线经过,这下统统绕道。

修桥,成了群众迫切的愿望。“毗河是成都市的一条主要泄洪河道,必须要过了汛期才能加固维修。”新都区水务局副局长钟锐说,去年10月汛期结束,修桥报告打到了新都区委,专项资金也随后拨付到位,今年4月正式动工。

4月10日,眼看着施工队顺利下了河,龙桥镇的居民们都很高兴,没想到事情起了波澜。

按计划,新都区交通局对龙桥将进行整体加固,而都江堰管理局则负责对原有的“桥带堰”进行“升级”——在大桥的下游新修一个拦河坝,将毗河水引入龙桥堰,灌溉龙桥镇普文社区、斑竹园镇的顺江、丰收村13000多户近3000亩土地。

“施工方在桥的上游修了一个围堰,让水流量降低了80%,方便施工。”钟锐说,“按计划,5月10日前能完成大桥加固工程的水下作业,到时候就能放水,不会影响春灌。”

5月,上游一场暴雨引发洪水,大水冲出了围堰,“引水入龙桥堰”的拦河坝施工不得不延迟。“其他地方秧子都下田了,我们地头还是光的,到底好久来水嘛!”此时已逼近5月下旬,“双*”急需用水,村民们都慌了神,普文社区主任徐蓉的电话瞬间成了“热线”。

龙桥和斑竹园的“旱情”很快汇报到了区委,为了**不误农时,相关部门迅速从省、市水务部门借来大型水泵,20多台机器同时开工从毗河抽水到龙桥堰,终于在一周后让3000多亩稻田全部关上了“秧门”。

“保水工作表象‘圆满’,但决不值得肯定,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深刻反思。”在一次区委全委(扩大)会议上,新都区委主要**专门讲了这个故事,“为什么没能主动深入周边群众掌握生产需求?为什么没能科学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为什么没有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龙桥镇、斑竹园街道和区水务、交通等部门,也就此事分别召开多场剖析会。“镇党委急于尽快修好桥,却忽视了修桥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没有考虑周全。”罗贵文说。

钟锐也坦言,水务部门没有对有可能的“旱情”引起足够重视,如果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也就不至于临时“抱佛脚”。

眼下,龙桥的拦河坝正在加紧施工,罗贵文告诉记者,他们计划在离龙桥400米左右的下游再修一座桥,方便居民出行,“今年10月动工,利用枯水期建设,不影响生产。”

目前,龙桥还不能通行,镇上在旁边搭建了临时便桥,“换位思考,群众需要些啥?”罗贵文说,他们在便桥的两岸都开辟了免费停车场,聘请专人看管车辆,人们可以步行过桥办事;路面铺设了油沙路面,加装了路灯,减少安全隐患;早中晚高峰时段,安排城管、交警指挥疏通。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