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讲台,面对孩子,一切都放下了”采访中,蒋光能数次表示,他和母亲一样,既然当初选择做代课教师,后来又坚持留下来,已经预知到这一生将注定清贫。
蒋光能告诉记者,24年前,他刚开始代课时,每月工资只有30多元;后来,工资逐渐上涨,但涨幅都不大,目前月工资1200元,“今上半年才涨的,去年都只有1000块,还不及目前的最低工资标准。”
据了解,从2013年7月1日起执行的最新的达州市最低工资标准,达川区(除南外镇)的最低工资标准目前为每月1070元(每日49.2元)。
“五险一金?没有!”蒋光能说,也曾向有关部门反映过自己“能否转为正式教师”以及“五险一金”问题,但回应称他这类情况没有相应政策,“自己买社保,至少要五、六万,我哪里拿得出来哟!”
“但是,到老了也得有口饭吃啊!”说到这里,蒋光能似乎很矛盾,也显得颇为无奈。
“好多学生都劝我,说趁还年轻出去挣点钱,最起码把老房子翻修一下,买个社保什么的,老了也好有个保障。”蒋光能说,他也曾进退两难犹豫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守,“走上讲台,面对孩子,一切都放下了。”
也曾想过离开,最终选择执着的坚守
蒋光能没有想到,这根教鞭一执就是24年。24年,蒋光能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这个山村小学,将整颗心奉献给了孩子们。
蒋光能说,他最初的想法是把妈妈留下的班级的孩子们教到小学毕业,然后继续外出打工。然而,由于村子地处偏僻山区,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家庭困难的孩子无法选择到更远或更好的学校上学,他若不继续上课,这部分孩子将面临失学的可能。
“我觉得这已经成为了我的事业,必须坚持!”蒋光能也曾不止一次想过离开,但每次都选择了留下来,“实在放不下那些孩子。”
他说,最高兴的就是看到“送出去”的孩子有出息,逢年过节打个电话、发个信息,比什么都高兴,“每次上街,好多学生都给我打招呼,感到很欣慰。”
“不学习的人就像不长谷物的荒地。”蒋光能告诉记者,他对孩子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并亲手用毛笔写好贴在教室墙上。他说,在这些幼小的心灵里,教给他们的,不只是简单的几个字、几道数学题,更多的是给了孩子们飞翔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