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寺与乐山大佛的关系

2014-09-25来源 : 互联网

凌云寺照观法师曾说:知道乐山大佛的人很多,知道乐山凌云寺的人太少。***教科文组织的一位博士曾经说过,大佛和凌云寺是宝石与戒指的关系。虽然宝石与戒指分开了,依然很珍贵。但是宝石镶嵌在戒指上,它的价值会更高!

1996年12月6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墨西哥梅里达举行第20届全委会,40多个国家代表全票通过批准峨眉山——乐山大佛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第18个、中国第3个“双遗产”。

乐山大佛是在凌云寺旁栖鸾峰临江峭壁上开凿的,世界上*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气势宏大,气派非凡。头与山齐,临江而坐,威镇三江。气势雄伟,体态匀称,衣褶流畅,敛目凝神,面容慈祥威严,造型饱满壮硕,姿态伟岸雍容,与神奇的凌云山水融为一体,与天地日月同在。

唐中宗、唐睿宗年间(705 - 712),凌云寺方丈海通禅师以嘉州凌云寺开凿弥勒大佛“工*用广”为缘,遍行有深厚弥勒信仰基础的巴蜀及富庶的湖广、江浙一带艰辛化缘,十方檀越积极响应,乐捐恺助。返寺后广聘各地能工巧匠,周密策划勘察。

 海通法师像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在全国上下崇佛造像的浓厚佛教氛围下,凌云寺方丈海通禅坚韧不拔,大智奇勇,在寺旁开山劈石,开始了规模浩大、工程艰*的弥勒大佛建造。

开元***(730),大佛“全身未毕,禅师去世。”海通去世时,阻塞三江急流的山崖已全部打通,大佛的头部和胸肩这段设计精妙、费时费工的工程已完成。

“开元初,有沙门海通者,哀此习险,厥惟天难?克其能仁,回彼造物。以此山淙流激湍,峭壁万仞,谓石可改而下,江或积而平。若广开慈容,增廓轮相,善因可作,众力可集。由是崇未来因,作弥勒像,俾前劫后劫,修之无穷”(唐·韦皋《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

“有黔僧因山凿像,绀殿十层,其徒日众,盘礴至今”(明·彭汝实《嘉定州创建九峰书院记》)。

“在昔凌云寺处水势湍急,行舟每致撞破,为害甚大。唐初,海通禅师见而愍之,欲为救护,遂于山上錾一当来下生弥勒尊像,高三十六丈,所坐莲华不在数内。由师愿力感佛慈加,水改其道,靠山之处,涌一沙洲而居人焉。师意以弥勒为当来世尊,慈无能胜,造此大像,不徒仗佛慈力,救护行舟,深冀见闻之人,纳于八识田中,为现**心修行,往生西方,将来回入娑婆,辅弼龙华,一大因缘。终师之世,尚未圆功,至德宗贞元间始成。”“此吾国**大佛也。然佛真法身充满法界。至于应化所现,则渺无一定”(**·释印光《四川乐山县大佛凌云寺创建藏经楼功德碑记》)。

开元二***(740),剑南道节度使章仇兼琼、贞元初年(785),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继续修建乐山大佛,于唐贞元十九年(803)竣工,前后历时90年。

大佛工程历时90个春秋。总计挖凿石方量近十万立方米。经历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个皇帝三代人,终于使一座陡峭高山,变成一尊世无伦匹的巍巍大佛。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