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露佛头青,正古寺苍凉,空翠烟霏;月上汀洲冷,看雪壁淋漓,仙云坠影。”这副楹联却充满柔美气息,描绘出凌云寺空灵清冷的幽静景色。“一山九岭灯常现;六 月三峨雪未消。”这是宋人何熙志所作,曾经挂在凌云寺的山门上,描写出凌云九峰佛灯常明与三峨白雪盛夏不融的美景遥相衬映。这短短14个字,却蕴涵着历史 的讯息和典故。
原来,据《方舆胜览》记载,凌云山有九峰,在唐初佛教之风盛行时,每座峰上都有寺院。后因唐武宗李炎扬道抑佛,不少寺院被毁,凌云九峰上仅凌云寺以“工作精妙”而保存下来。而峨眉山有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等几座主峰,连绵起伏。古代常以“三峨”统称整个峨眉山。
禅意浓,体味人生态度
弥勒殿前的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这副楹联不仅写出了弥勒佛的形象,也告诉人们应该用平常心去对待人生。
弥 勒殿不远处的山壁上,有一座明代凿建的兜率宫,洞内有一尊慈眉善目、笑口常开,高约2.68米的弥勒佛石像。这尊保存完好的弥勒佛像通体圆润,神态喜妙, 是明代石刻佛像中不可多见的精品。洞前有副石刻楹联:“大肚能容万物,微笑看破群生”,与洞内的弥勒佛相映成趣。也让人感悟到该如何去寻找对待人生的态 度。
而苏东坡写下的“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一联,更是一展豪迈无悔的人生态度。其余“山中花画悟禅机;江上月明成法性”等楹联,则表现出禅机意味,让人感受到静观风月的意境。
新征联,挖掘多种文化
2006年寺院在中国楹联网上发贴,面向全国征集楹联,希望能为凌云寺楹联增添“新鲜血液”。一年时间内,征集到近500副楹联,*终从中评选出近50副。
如 楹联爱好者入选的“真乃通灵地,海通结茅,安佑解经,自有江峰呈异气;果然忘我天,东坡载酒,放翁留句,遥观云景现嘉州。”--------苏东坡曾载酒 上山,在此读书;黄庭观、陆游等人都曾登临留书,还有郭璞等人在此注解易经。凌云寺的文化遗迹众多,如寺院后面的东汉麻浩崖墓,反映了东汉的丧葬习俗文 化。楹联跳出了单纯的佛家文化,将更多凌云寺故事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