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士特李大开:最佩服任正非

2015-05-22来源 : 互联网

各项经营指标连续11年名列中国齿轮****,重型变速器产销量连续8年稳居世界**,变速器市场保有量超过500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

尽管拥有如此炫目的成就,法士特掌舵者李大开却并不满意。他冲记者摇摇头:“法士特目前不算成功。我们对成功的定义是,不仅要将产品卖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并且还要占有一席之地!”

**所见略同。

在希望办成一家什么样的企业这个问题上,李大开认为自己找到了知音。

“头一次听到任正非这个人时,就很佩服他,能让朗讯这种跨国公司头疼的人,一定不简单。”李大开嗓门很大,声音常常高八度,看得出来,作为法士特集团董事长,他对华为、任正非确实很认同。不过多少有点出人意料的是,他*认同的,倒不是华为的产品、技术等,而是任正非的情怀。

“我曾向任正非请教,朗讯都感叹竞争不过你们,华为究竟有什么诀窍?任正非微微一笑说:‘因为我做到了朗讯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全世界都知道华为是我创立的,是我的私人企业,但是我成立了自己的内部股份公司,把98.6%的股权都分给了我的骨干,华为15万人,8万人拥有这98.6%的股份,我只保留了百分之一点几,所以无论是我的工程师,还是我的管理人员,还是我的**,他们都全心投入工作,效率非常高,因为这不仅是为华为干,也是在为他们自己干,这一点无论朗讯还是其他*头,他们都做不到。’任正非的这个胸怀,这个气魄,这个志向,真的,值得我们这些企业家学习。”

法士特前传

1995年某日,一如平常,作为**工程师的李大开正与同事们讨论一技术难题如何突破,这时,一份来自上级的通知送到了他手里,主要内容是“任命李大开同志为陕西汽车齿轮总厂(法士特前身)代厂长”,那一年他42岁,已经来厂里工作24年。兴奋?紧张?或许都谈不上,只感觉一副沉沉的担子向肩头压来,而这个让人倍感压抑的沉重,多半源于陕齿不容乐观的现实。

现在重卡变速器产销量连续8年雄踞世界**的法士特,在当时可不是什么香饽饽,流动资金极度匮乏,生产设备配件不能正常采购、设备故障得不到及时维修、关键设备不足却无法添置……而且伴随1994年宏观经济下行而转冷的重卡市场,丝毫不见回暖的迹象。

担任厂长后,李大开苦苦思索摆脱经营困局的路径,合资或许是*快捷的一条,它能带来资金、技术等,可谓一举多得。于是,李大开上任前,就合资问题有过接触的伊顿,又被拉回到谈判桌前,但事情似乎有些棘手,有雄厚的资金、世界**的重卡变速器技术、先进的管理做后盾,伊顿显然占据了主动权。

“合资可以,但是有两个条件,**陕齿的**资产(*好的设备、*好的车间等)全部并入合资企业,第二我们只需要800名工人进入合资企业工作。”为了避免翻译人员遗漏重点,伊顿代表缓缓地说道。

“可是陕齿有近4000名工人,**资产拿到合资企业,其他人怎么办,陕齿总厂怎么办?”想到这里,李大开心头一紧,但不打算再做争辩,显然伊顿没有准备给彼此回旋的空间。

事实上,在伊顿骄傲的态度下,隐藏的是一颗对庞大的中国市场早已蠢蠢欲动的心,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相比合资,更渴望能“单挑”中国市场,并且他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有的一套模式曾经纵横全球,无往不利,中国市场用不了多久也会束手就擒。随着伊顿变速器独资公司在上海成立,自信也随之攀升至顶峰。

“李总,你很懂技术,也很努力,但照目前法士特的状况,我们三年内就能把你挤垮。”伊顿公司的人当面对李大开说。或许是伊顿对失败的合资谈判还有些许眷恋,试图以警告的方式挽留,亦或许这仅仅是一个由衷的预测,我们不得而知。

“世界上没有救世主,我们只能靠自己。”日后,当人们问及企业快速发展的经验时,这句总会被李大开提及的话,也许正是在那一刻,被残酷现实猛烈地叩击后留下的深深烙印。

然而,在自身条件十分困窘的情形下,又得不到外力的支持,完全靠自己的道路注定十分艰辛。法士特从1995至1999年,深陷亏损的泥沼,销售收入1亿元,贷款加利息却高达5亿元。在这4年时间里,李大开带领法士特开启了艰苦卓绝的改革探索之路,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清退三产,提升质量,研发新品……正是这 4年的沉淀,为2000年后的发展,蓄积了爆发的力量。纵观法士特的成长,与生长在中国*东边的毛竹非常相似,据说,毛竹自播种后,4年内生长不过 3cm,但是,5年后每天以30cm的速度生长,6周就可以长到15m,看似是瞬间转变,其实之前4年,毛竹将根在土壤里延伸数百平米。法士特就像毛竹,用4年的时间,将自己的根深植于重卡变速器领域,狠抓自主研发与产品质量。

上世纪90年代,许多国有企业周围都出现了林立的民营企业,竞争随之愈发激烈,一打听缘由,原来,与国企技术人员辞职后投奔民营企业不无关系,对这一现象,李大开早有察觉。为了留住技术人员,激发技术人员的研发热情,尽管经营十分困难,厂里还是大手笔地设立了特殊贡献技术人员津贴给60%的技术人员,其中一等津贴200元,二等津贴100元,三等津贴50元,要知道当时国务院特殊津贴也不过100元!对人才的重视与投入,很快使企业拥有了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即使在*困难的时候,连续4个半月发不出工资,也没有一个技术人员离开。”提及当年的情形,李大开颇感欣慰。

在这段时期,技术人员根据中国路况、气候、实际应用需求等,或者对原有的产品升级改造,或者完全自主研发,成功推出一系列新型变速器产品,更加适合本土需求,逐渐获得市场的青睐。法士特的变速器产品从一个系列3个品种发展为4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部分自主创新产品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成就,使得原本对特殊技术人员贡献津贴颇有微词的工人,后来也不禁感慨“幸亏当年这些技术人员没有离开。”

如果说自主研发解决的是企业能力问题,那么质量提升一定程度上针对的就是企业态度问题。

采访时,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自从1998年起,企业每年都会定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是产品质量年,而且我们已经连续三年都是以质量提升为主题。”其实,李大开对质量的钟情,由来已久,*早要从1985年他的美国之行说起。

“1985 年,我**次出国,当时是为了引进美国伊顿公司产品,前往美国考察学习。在纽约大道上,有很多南美人――巴西人,秘鲁人,阿根廷人,开了各类电器铺子,卖的都是日本产品,照相机、收音机、录音机等等。那时候美国街头的中国人还比较少,那些南美店主们一看到我们,立即招手让我们进来,嘴里喊着:‘come,come,马马虎虎。’他们把中国人称为马马虎虎。我感到非常的难受。确确实实,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的东西都很粗糙,中国人当时的思想理念就是刚才我说的‘差不多,凑合,可能吧。’但是你要真正打入发达国家,这个产品必须要做到完全可靠,高质量,高性能,高安全性,这样才行,于是这么多年中,法士特就在我的提议下,掀起了”再认真一点点“的活动。我分析无论是我们的产品技术,还是我们的制造水平,还是我们的加工能力,丝毫不输于外国,唯一欠缺的就是再认真一点点的精神。差不多就行,可能吧,凑合吧,这些观念给我们造成很大的伤害,由于我们质量差一点点,外观差一点点,包装差一点点,造成我们的MadeInChina远远不如MadeinJapan,所以给我的印象非常深。”

在李大开的强力引领下,一批企业管理制度相继实施,企业的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1998年,法士特正式取得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证书。

1999年,成为中国**家将齿轮产品打入国际OEM配套领域的公司。有统计显示,自1999年以后,法士特变速器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2000年实现多年来首次扭亏为盈。能力与态度都发生转变与提升的法士特就像一架准备就绪的战机,等待随时迎风而起。

与湘火炬合资

追溯法士特的历史,2001年是一个绕不开的结点。

那一年,中国即将加入WTO的利好消息不断传来,房地产复苏对各行业拉动效应逐渐显现……李大开隐隐感觉,中国经济将迎来一个新的上升拐点,重卡的春天要来了,变速器的机会到了,虽不确定是哪一天,但时间不会太久。他感到激动的同时,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相伴而生,更新设备、提高效率、增加产能是当务之急,可是资金成了横亘在面前的一道坎儿。

与李大开情况不同,作为德隆集团掌门人,当时风头无两的唐万新正驾驶着新疆屯河、沈阳合金和湘火炬这3 驾马车,在产业整合的大道上狂奔,不久前,他刚刚通过资本运作筹集到几个亿。唐万新手握重金,打算以湘火炬为急先锋,为实现他的“大汽配”战略,寻觅合适的收购对象,这时,在李大开带领下有了很大起色的陕齿进入了视线。

李大开需要资金,湘火炬需要项目,双方一拍即合,合同签订的第二天,1.3亿投资全部到位。合作洽谈一直顺利推进,但在*后一刻起了一场风波。

“钱是给你了,但是法士特的所有投资决策要经过湘火炬批准。”湘火炬一位副总提出。本预计速战速决的会议,因为决策是否需要湘火炬批准而拉长。“如果报批,决策要经过的流程太长,很可能会贻误战机!”李大开在这个问题上不肯做出让步,双方争执不下,气氛骤冷。

只见湘火炬董事长聂新勇眉头微微一皱,对湘火炬的人说道:“你们别争,也别吵,我就问你们三个问题。”他向前欠了欠身体,然后继续,

“你们有谁比李总更懂技术?”

众人摇头。

“你们有谁比李总更懂市场?”

依旧摇头。

“你们有谁比李总更懂设备?”

再度摇头。

“既然这样,向你们汇报有什么用?需要花钱,请李总自己决定。”

事实证明,这一决定,为法士特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那几年市场非常火爆,许多决定都是在车间现场做的。”李大开回忆说。

与湘火炬合资后,改制提上了日程,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国有企业员工身份的转变,买断工龄是当时盛行的办法。但李大开认为,买断工龄的做法并不切实际,“国企员工已经习惯性的将自己的人生捆绑于企业,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不可能支付一笔钱,就各不相干。况且,湘火炬投入的钱,更应优先用在企业的发展上。”李大开对《中国机电工业》记者说。

“我们也要买断工龄!”也有法士特员工曾提出这样的要求。

“买断工龄我答应不了,因为吸引的1.3亿要投入技改。我能答应的是稳定的工作和不断增长的收入。”李大开向员工承诺。

6年的厂长生涯,李大开收获的不仅仅是法士特的成长,还有职工对他的信任,人们相信李大开有能力带领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所以,虽然没有买断工龄,但3000工人由国企员工转变为合同制工人只用了3天时间。

借助2001年湘火炬的投资,法士特成功从资金短缺及陈旧的体制束缚中解脱出来,顺利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轨。截至2002年底,1.3亿元投资全部转化为数控设备,生产能力由2000年的不足9000台跃升至2002年50000台,2004年达到20万台。

此时的法士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004年不负所望,重卡市场井喷式增长,重卡很多零部件由于产能所限导致供货延误,但是法士特的变速器没有出现这种状况。

李大开对市场似乎有种天然的敏感,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2001年与湘火炬合资,在2005年又得到一次充分的印证。那一年,中国重卡产销量骤降,法士特却逆势而为,利用这段空档期,修建了西安高新厂区,等到2006、2007年重卡大发展,法士特已经有足够的产能来满足市场需求,并且推出更加省油,经济性、平顺性、操控性更好的12档、16档变速器,法士特又一次抓住了机遇。大规模地技术改造助推法士特的产能迅速攀升至100万台。当他的潜在竞争对手从重卡蓬勃发展的震惊中缓过神来时,法士特已将接近80%的市场牢牢地控制在手里。

与伊顿共舞

与湘火炬合资后,法士特发展得顺风顺水,但回首2004年与伊顿的合资大戏,着实会让人为他捏一把冷汗。

如果说与湘火炬合资前,法士特小荷才露尖尖角,那2004年的法士特已经出落得婷婷玉立,引来无数人侧目,其中就包括7年前断言法士特“3年内必然破产”的伊顿,与当初爆棚的自信相比,伊顿这些年的发展状况难免让自己有点尴尬,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骁勇善战”的自己,在中国竟然遭遇“滑铁卢”。那几年,中国重卡变速器市场经历了快速增长,而伊顿变速器在中国的销量却一直徘徊在几千台。窘境下,伊顿主动向法士特伸出橄榄枝,双方又回到了谈判桌。

也许是为了营造公平友好的氛围,这张谈判桌设在了法士特与伊顿公司总部地理的中间位置――夏威夷,在这个热带岛屿上,海天一色相接,人们或享受阳光的沐浴,或感受冲浪的激情,但谈判却远没有这般轻松,双方围绕合资的各种大小问题,展开了激烈交锋,其中*艰辛的一役不在于控股权的争夺,而是合资公司是否需要研发,李大开坚持合资公司必须要进行研发,伊顿则认为,自己拥有*顶尖的技术,合资公司只需要负责生产即可。昏天黑地的谈判整整持续了7天7夜,关于“研发”这两个字的争论持续了1天1夜。伊顿很有可能低估了李大开对研发的重视,在企业生死攸关之际都不曾放弃,更何况现在的法士特早已今非昔比。实事求是地讲,以伊顿的魅力,以伊顿的地位,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喊一声合资,都会有大批企业趋之若鹜。李大开周围又何尝不是充斥着让他放弃合资公司进行研发的声音?

李大开顶住各方压力,再次力排众议,他绝不允许法士特落入许多与外方合资的中国公司同样的命运,即合资公司没有研发能力,而因母公司又不能研发同类产品,所谓的合资,仅成为外资的生产基地,而中方却被捆住了手脚……在李大开一再坚持下,“研发”两个字*终被写进合同。

法士特与伊顿历经波折,*终牵手。可惜好景不长,合资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也许会有人产生疑问,李大开能把法士特管理得那么好,怎么轮到合资公司就不行了呢?

原因很简单,合资公司股权在外方手里,伊顿派来的管理者“水土不服”。但受限于合同约定,从合资公司2004年成立,到2007年解体,李大开只去过4次。

当合资走到尽头的时候,与很多合资公司一样,针对合资公司的归属问题,法士特与伊顿之间开始了一场新的角力。伊顿希望法士特退出,自己独资,但是合资公司毗邻法士特而建,如果归属伊顿,那么伊顿将与法士特夹道而居,不难想象,双方技术保密、人才流动等方面难免产生摩擦。几番谈判,法士特毫不退让,合资公司*终解散,归中方所有。

即便是合资那几年,法士特也丝毫没有放松“研发”二字,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国情、高技术含量的变速器新品,企业发展如吃饱了风的帆船,全速起航。

时间忽忽而逝,转眼10年已过,2014年7月,法士特和伊顿这对老朋友,分分合合后,再次走到一起,宣布联合进军高端离合器市场,与10年前不同,这次合资由法士特控股。控股的背后是10年间,法士特拥有了世界领先的机械式变速器技术,70%以上的国内市场份额,世界**的重卡变速器产销量,以及越来越多国际大公司对法士特的尊重与认可――不仅仅是与伊顿的合资公司由法士特控股,2011年与卡特比勒合资成立的公司,是卡特彼勒在全球合资公司中唯一一个由对方控股的公司。

如今重卡市场日趋饱和,但对于法士特可能是另一个新的起点,他终于有精力伸展他的枝蔓,不仅仅是更加智能化、轻量化、多档化的变速器,还有缓速器、离合器、同步器、减速机等动力传动系统的其他部分,以及包含重卡在内一切用到传动系统的领域。

标签: 市场 人员 技术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