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大胆创新,不断**,打造了具有佳木斯特色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模式。
以建立机制为**打造有效服务平台
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佳木斯市专门成立大学生创业促就业工作**小组,由市**主要**任组长,36个部门参与,建立了**责任和部门合力推进的长效机制。
该市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创新服务中心,中心设置大学生岗位对接交流洽谈、就业创业政策服务和网上就业服务三大区域,并建有创业启蒙工作室和创业项目研发工作室,为大学生提供快捷、有效的就业创业服务。今年以来,佳木斯市举办大学生网络招聘会、专场招聘会、供求洽谈会等各类招聘活动27场,共组织585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各类用工岗位17591个,招聘成功大学生2113人。
此外,佳木斯市依托市创业孵化园区开辟了大学生创业孵化专区,内设十二个预孵化区,可同时容纳上百名大学生进行网络技术、环保建筑、高科技产品等项目研发,并且场地使用全部免费。目前,专区已入驻研发团队8个、研发项目 20余个、研发人员67人。同时,专区还通过定期对大学生进行专项培训、邀请创业成功者交流经验、聘请**解决技术难题等形式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截至目前,专区已研发科研项目22个,注册企业23家,安置413人就业。
以提升素质为基点构建多维服务体系
佳木斯市面向大学生全面实施“2+3+2”(毕业学年内大学生和离校未就业大学生两类人员参加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实践三项培训,发放职业技能鉴定和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就业创业培训提升工程,并开展了以创业准备、能力评估、创立和经营企业为内容的创业全程模拟实训活动,引入“创业人生”游戏课程,开通了大学生网上创业学堂,形成了由理论培训到网络系统培训再到成功创业模拟实训的“一条龙”培训体系。2013年以来,该市已举办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班52期,培训12000多人,建立60家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和54家创业孵化基地,实现就业6502人、创业1084人。
与此同时,佳木斯市还**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性文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扶持体系。此外,该市成立市、县两级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22家,并将服务触角向社区、村屯延伸,形成了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屯)四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该市组建由42名大专院校**学者、行政职能部门和创业成功人士组成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团,开设**咨询诊室和服务热线,为大学生创业免费提供开业策划、市场分析、营销策划等门诊式、会诊式和结对子等个性化服务3200多人次。
以实施计划为支撑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佳木斯市大力实施大学生创业**计划,在佳木斯大学等高校建立“创业服务站”,配备专职创业辅导员,搭建政策咨询、项目推介、**服务等“一站式”“一条龙”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该市依托佳木斯创业就业网、人才服务网和佳木斯大学校园网开辟大学生就业创业专栏,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库和用工信息库,并开发了WAP手机网络平台,使大学生随时登录,浏览用工求职、创业项目推介、就业指导等信息,实现网上共享。
该市大力实施本地岗位开发、市外国内就业、境外就业岗位拓展计划,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佳木斯市采取到农村基层派遣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中小企业吸纳一批、信息网络宣传一批、境外输出一批的办法,推进大学生就业,缓解就业压力。该市建立项目与就业联动工作机制,规范岗位管理,落实和完善生活补贴、社会保险、期满就业服务等内容,先后吸纳1678名大学生走上了公益岗位,招收“三支一扶”志愿者465名,境外输出1500余人。
佳木斯市大力实施困难家庭大学生“五五三”就业援助工程,强化大学生就业帮扶。该工程包括提供岗位援助,送一份就业合同;提供政策援助,送一份就业补贴;提供岗位援助,送一份培训订单;提供资金援助,送一份小额担保贷款;提供创业援助,送一份创业计划”,实现“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稳定、收入稳定,社会稳定及零就业家庭动态数量为零。从实施个性化服务入手,佳木斯市开通技能培训“夜班车”、送教进村 “大篷车”、保姆式培训“摇篮车”等就业援助服务直通车,积极围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等领域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实施“一对一”**帮扶、“面对面”职业指导和“百分百”岗位对口援助,确保困难家庭大学生出现一人,援助一人,就业一人,实现动态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