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始创业者来说,应该邀请哪些人加入团队?是与自己相似的人,还是与自己互补的人?这支团队是否值得加入?对我有什么吸引力?这是在创建过程中双方必须面对的问题。总体上说,团队建立是为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取长补短,而稳定团队。
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公司都会面临各自的团队建设问题,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发挥的作用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给个团队成员分好类别,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在创业型团队中观察和理解到的,一些公司需要**关注和发掘的三大人群分类。
**类,通常情况下,**会是在一定资源的基础上开展新的业务方向的。也就是说,他们至少对自己投资的行业非常了解,或者有丰富的人脉来支撑自己的创业想法,也就衍生出了团队中的**批核心骨干成员。这些人可能是作为合伙人入驻的,也可能是追随**多年的旧属下,还有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挖角过来的职场**人士等等。
他们有一个普遍的特征就是,对公司的创业理念高度认可且专业化程度高,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就能够在岗位上面**的发挥价值。当然凡事都是利弊并存的,跟高层过于熟络会使得他们在其他人眼里成为高高在上、难以协调和把控的资源,还可能会不时的挑战一些公司既有的流程制度,更严重的情况是高度的集权可能影响后来者的发挥和归属感。
但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就意味着需要适应的过程,而很多人、特别是基层岗位的人员在求职过程中,本身还不具备严谨的判断和甄选能力,对岗位和公司背景的认知有限;加上人力资源部门还可能因为经验不足错误的让一些原本不是很合适的人进来公司。这些都导致了新员工的离职率特别高的情况。
而不管是站在招聘成本或者是员工频繁离职给项目还有团队造成的负面影响方面考虑,人力资源部门都是应该强力**团队人员结构的稳定性的。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在看人、用人上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在做岗位招募的时候尽量做到真实和公平,即判别他们是否符合岗位要求的同时,给求职者提供足够的支持以帮助他们分析清楚该份工作是不是本人想要的;还要做到在员工入职后,把对新人的关注和引导落到实处。
当然根据大家的工作**不同,关注的角度也会不一样。以上我更多的是从招聘和员工管理的层面来做出的分类,非常希望得到广大同行的补充和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