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都拿的是软银的*,都**了当时**的天价,都让孙正义做了董事;关于这个事情的详细内容,现在消息满天飞,我就不多言了。
经历相同,都是行业老兵,都属于在前面的浪潮里起了大早赶了个晚集的人,都有很强的标本意义和样板价值;马云1995年就创办了中国黄页,曾被某些媒体封为中国互联网**人,此后做过经贸部EDI的项目,如果加上马云之前做的翻译社,马云之前三次创业都很难说是成功,等到了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的时候,马云发现是门户当道,自己反而赶不上趟;陈一舟之前创办ChinaRen也曾功败垂成,算起来,陈一舟是张朝阳之后回国参与互联网建设后那一拨中的另一个代表人物,陈一舟还参与过通信类项目的创业,按照方兴东先生关于互联网三次浪潮的划分,陈一舟是为数不多参与三次浪潮的创业者,很难得。
都是以战略布局著称,手下都有一大堆外人看不懂、里面人也不清楚的公司;阿里巴巴的系列公司现在还算是基本讲清楚了的,与之相比千橡的矩阵更复杂,而且关联性也不强,更要命的,两位大老都是对媒体不是特别友好的那种,都不愿意花时间把他们布局讲清楚。因此,关于他们的质疑总是不断,非议总是不少,也许他们的逻辑是我没必要和你讲,我只要坚持我自己的即可,你理解不到是你的事情。
都希望自己的公司跑长跑,马云先是说做个80年的公司,后来改成102年,意为贯穿三个世纪的公司;陈一舟要实际一些,给自己的商业梦想前面加的是30年的前缀,哈哈,基本上是干到退休。这两位大老都是才40岁上下的人,但都对外展望过自己退休后的场景,牛人啊。
都锁定服务一个群体,马云的商人群体和陈一舟的年轻一代,都是在商业上有*大价值的一个群体,但没有人象他们一样真正能做的这么深入,有这么多的创新,有这么多**性的举动,在具体的商业模式上,不论是马云的B2B还是陈一舟的社区,都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等到大家都认可了,这两位可好,都挂上*新流行的概念和模式,马云的网商和陈一舟的SNS,都很得到资本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