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博士回农村养猪 用10万本钱赚2000万!

2014-03-31来源 : 互联网

博士回农村养猪创业,你信吗?看他又是有着什么样的创业故事等着大家分享。

几年前,从国内一知名大学经济学博士毕业后,他放弃了令人羡慕的都市白领生活,怀揣着从同学那里借来的10万块*,回到了偏远荒凉的农村当起了“猪倌”。

林强,这个从江油市九岭镇双石村走出去的农家之子,因放不下对农村那片土地深沉的挚爱之情,主动放下一个博士生的光环与荣耀,默默地回乡创业,用自己的学 识与能力、责任与使命,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圆着他的“猪倌梦”,躬身做一位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探索者与践行者。

如今,他已成为一个年出栏肥猪4000头,到如今2000余万资产,带动周围上千户农户走上规模养殖之路的“养猪大王”。

人生不能没有梦想

八月,位于四川西北部的江油气温炙热。

这**午2时20分,冒着35摄氏度的高温,从广安考察新农村建设赶回的林强,顾不上吃午饭,带着记者一行沿着七弯八拐的山路来到他建在山坡上的三一生态养猪场。

在烈日暴晒之下,一排排标准化的猪舍掩映在松树林之中。猪舍里,一头头长得毛光体壮的猪正躺在装有**空调的圈舍中安静地睡着大觉。

1996年,年仅26岁的林强以优异的成绩,在国内一知名大学读完本科后,被顺利分配到了一家国内大型的石油公司海外**工程部工作,“当别人工资1000多元的时候,我的工资也拿到了5000-6000。”彼时的他,俨然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白领。

按理说,理想的工作和优厚的待遇,应该让一位农村家庭出身的孩子感到满足。但是,自幼不甘平凡的林强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在这家招牌颇大与待遇颇丰的石油公司干了三年之后,林强竟出人意料地辞去了工作,回到他家乡的一所希望小学“义务”地当了一段时间的老师后,又开始了他人生的又一次冲刺:考研

经过两次失败,2001年,林强如愿以偿地考进了位于北京的一国内知名大学经济专业研究生,从硕士到博士,一读就是七年。

理想,在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中萌生。2005年,在京读博士的林强回到老家,和哥哥一起给爷爷守灵。那天晚上,兄弟俩彻夜长谈。林强发现,十几年了, 哥哥与不少的父老乡亲一样,都依然处于一种较为贫困的生活线上,传统的种地成为**的收入。这让他既感沉重,也让他陷入一大思考。

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他努力寻找着适合家乡发展的项目。适逢家人在城里开餐馆,林强觉得餐馆每天剩弃的饭菜太可惜,就动员家人办养猪场养猪。

为了解决建养殖场的资金困难,林强不得不低头向参加工作的同学借*。靠着东拼西凑借来的10万元*,2005年,林强和他的家人建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规模养猪场。

林强将养猪场取名为“三一”,来源于《老子》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思想。他期望这个襁褓中的养猪场能承载他的一个梦想

养猪背后的大学问

“民以食为天。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这无疑需要促进中国农业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现代的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

在养猪场的那间不甚气派但十分整洁的会议室兼接待室内,谈起他的“养猪经”,林博士称,这事“说大,也大!”。从当下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到中国农业的结构调整,他认为当下中国农业经济与中国的工业经济一样,同样面临着一个蓄势跃升的转型发展期。

“在农村传 统的生猪养殖中,每年过冷与过热的月份都是生猪发病或死亡的高发期。”在全程做好养猪的防疫工作的同时,为给养殖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林强投资上**,给 每栋猪舍装大5P的**空凋和排风扇、冷风机等设备,不仅解决了猪儿气候不适的问题,猪舍内的空气质量更是得到了大幅改善提升。

即便是每栋猪舍的外观颜色,也是色彩宜人。林强称,不同的颜色能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而五彩的颜色则可以让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工人们在心理和精神上感到轻松些。此外,养殖场内三角梅、荷花等绿色植物娇艳欲滴,长势惹人。

凭着几年来对生猪生产的摸索,林强发现,养猪能否**,不仅取决于养殖成本和技术风险的控制,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对市场行情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为此,他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优势,随时从互联网上关注全国各地生猪产业的市场行情,尽*大努力地规避市场风险。

同所有的创业者皆必须具备坚持与坚韧这一品质亦然,2007年底,正当多方筹资100余万元,准备大干一场时,没想到,在次年的一场“5·12”特大地震灾难中,让地处重灾区的他同样蒙受着*大的损失。

从2005年“试水”养殖当年就出栏肥猪200余头、净*15万元,到去年出栏肥猪3900余头、实现利润300余万;从10万元起步,到如今2000余万资产,在执著以求中,这位养猪博士收获着成功。

追随我心:做一个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探索者与践行者

这事,让林强多少有些没想到:

今年1月,一位昔日毕业于俄罗斯**(古勃金)石油天然气大学这一在石油工业方面世界都知名,并与他有着20多年同学情谊的同学,舍弃50万的年薪,从国外来到了他的养猪场,立志同他一起创业当“猪倌”。

“丢掉高学历的光环和高薪酬的渴望,我们只是想扎根农村,在人生这一十分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能力,脚踏实地地为这个社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些更意义的事!”这是林强和他的这位同学的心愿。

顺乎这一梦想,眼下,他们正实施着一个更大的抱负:走土地流转之路,他们租地1764亩,准备建设一个更为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及其现代农业的实验场,力争年出栏肥猪15000头到20000头。

在这个园内,林强将继续走循环经济之路,用猪粪养蚯蚓喂养土鸡,用沼气的废液发电,*后产生的废渣又作为有机肥料撒入土地中种植蔬菜,以此构建一个循环经济圈,实现这个农业实验园绿色环保与安全优质生产。

林强下一步还有着一个更大的计划,就是延伸产业链,在生猪后期的加工方面大做文章,以进一步提高其附加值。同时,还信心百倍地计划在现代农业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深耕。

“上世纪90年代,乘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东风,一大批在政府机 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工作的体制内官员或知识分子纷纷下海创业,在市场搏击中实现着人生的价值。这一批被称为"九二派"新的"士大夫"企业思想家的出 现,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主要动力。可以说,这也同当下的"中国崛起"与"中国制造"不无关联。这也同时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值得探讨 的话题之一”;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程度上讲即为农业转型问题。当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可以说已进入农业生产方式正从庭院生产方式向现代适度规模的专业化生产方式转型这一转型发展的临界点,在这一转型中,既有着无限商业机会,也同样需要一大批的有识之士来投身于这一广阔天地。”采访中,这位博士“猪倌”如此认为。

而让人同样值得欣喜的是,在这位誓言将在这里“好好地大干一场”的博士“猪倌”的示范带动与技术指导下,几年来,其养殖场所邻近村社规模养殖与年出栏生猪上百头的群众已达到上千户。昔日的这里风起云涌的外出“打工潮”,也开始纷纷向返乡“创业潮”转变!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