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在四川盆地中部偏东的贫困地区,有一位衣着朴素、一心牵挂着农民冷暖的军队复员干部,以“为党分忧、为民造福”的赤子情怀,将自己近10年全部创业所得的1600多万元钱投进山沟沟,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8年,终于把一个偏僻落后的穷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第三章 贫穷困苦的日子让这个家很少有笑声
坐井观天,总觉得天庭浩大。走出小村落才看到同外面世界的落差。生命的意义何在?简单劳动就是此生之孝吗?岳飞是男子汉,且能“精忠报国”,我何尝不该有一番作为、找到人生有价值归宿!
有一天,妈妈去赶集把蒋乙嘉带去了,这让蒋乙嘉第一次看到镇上的繁华、热闹,也第一次失去了内心平静。他看到镇上人家的饭碗里装的全是米粒儿,不像他们家,清汤寡水里放几块地瓜,掺一些米粒儿。当时他的委曲、羡慕、痛苦、无助交织在一起。当它们涌上心时,没完没了的泪水流在他脸上咽到他心里。从那天起,他告诫自己:我已经长大了,应该给家里分担困难,让家里人也能吃上全是米粒儿的饭,这才是男子汉。
一天放学后,他来到门前小河边,安心等待游过来的鱼成为一家人的盘中餐。
贫穷困苦的日子让这个家很少有笑声,大人们的闲情逸致都被拮据的日子偷走了;孩子们的天真都被苦涩的现实扭曲了,只有沉闷占据着他们的心灵。
从小就很倔强的蒋乙嘉不轻易流泪,他咬着牙控制着泪水自言自语地说:不钓就不钓,费力不讨好!本为家里做点事儿,这可倒好,没人感谢还招来一顿打。要是被打死可太亏了!他告诫自己别再找打,要好好活着长大了做事。
因为老师们忙于派系武斗,小学只读了五年就辍学了。13岁那年夏天,他开始出早工检粪、挨家挨户收尿交给村里挣工分。早工记两分,加上白天一整天劳动,全部加在一起分值是8——9分钱。等到秋收时,可以核算为两穗苞米,外加一点地瓜。今天的孩子们听起来兴许会发笑,随便扔的也比这多呀。可这些东西在当时来说,对家里已经是莫大贡献了,它可以让稀饭变得干一些,干活儿的时候耐饿一些;它可以让重负中的大人们减轻一些负担,这也让蒋乙嘉聊以自慰。
从1975年起,这个贫困家庭不断发生着变化,学医的大哥出去做生意了。1976年,二哥、三哥当了兵,分别去了山西、吉林。蒋乙嘉一边找事做,一边思考自己的出路。每当太阳下山,他都会感到自己的心也跟着沉入希望渺茫的远方。他仿佛问苍天,又在问自己:我什么时候能找到属于我自己的路?
蒋乙嘉记得小时候妈妈曾给他们兄弟姐妹讲过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岳飞、岳云父子是世代传诵的英雄,岳飞死时年仅39岁,岳云只有23岁。我要做他们这样的人,男儿有志,报孝国家!早晚我要走出这穷乡僻壤的山沟,为家国干一番事业。他把理想悄悄锁在心底对谁也没说。从那天起,他先从力所能及的事儿做起,为父母分忧解难。
一天清晨,他骑上家里的破自行车,带着沉重的思索上路了。到哪儿去?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绵阳,到蔬菜批发市场买菜,再回到离他家不远的天府镇去卖。这可以算他人生第一次经商;第一次走出山沟做小生意。山路坎坷崎岖,破旧的自行车叮当直响。他背着气管子、胶水、搬子等维修工具,随时准备修理趴在路上的自行车。一个往返要两天两夜,可是挣到手的钱只有二元多。有一天,大清早太阳就非常光鲜地出来了,比每天站得都高,把温暖洒向大地。他急忙上路了。三天之后,装菜的口袋空荡荡,手里的钱去比每天多,一数竟然挣了4元多钱,回家交给妈妈那一刻,他激动得像过年一样开心大笑。妈妈到镇上买了一些肉改善伙食,那是他感到吃得最香的一顿饭。那段日子虽说辛苦,可他还是非常开心,毕竟通过自己的劳动挣来了钱,能买些大米白面等细粮贴补家里,也是给父母的一片孝心。
300多个这样的日子像流水一般,带着快乐和辛劳溜走了。这段日子尽管有事做,有钱挣,但他已下定决心,此生绝不能就这样平平庸庸满足自己。一个七尺男儿,不能眼看着周围乡亲过穷日子,要改变他们的命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