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千万富豪蒋乙嘉回乡扶贫当支书(二)

2014-04-15来源 : 互联网

相关阅读:

遂宁千万富豪蒋乙嘉回乡扶贫当支书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党员干部的“忠”与“孝”——复员军人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党支部书记蒋乙嘉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千万富豪如何带领村民走上创业致富路。

第二章

1959年3月6日,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贫困的蒋家又添了人男孩儿,那高音大嗓没完没了的哭声仿佛告诉亲人,来到这个世界很委曲,很无奈。

兄妹8人,他排老六,无疑,只能捡哥哥姐姐们轮流过几次的衣服穿,其破烂不堪可想而知,妈妈总是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左缝右补,可那又能怎样呢,连补丁都是从破烂不堪的衣服上拆下的旧布。

这个内心孤独苦闷的孩子时常悄悄躲起来想心事:投胎投错了,投到这么贫穷的山村困苦的家,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是头儿啊!童年的痛苦时常让这个早熟的孩子陷于深深的苦恼中。没穿过鞋袜,衣服捉襟见肘,见到女孩子赶紧低头弯腰遮挡下半身。连温饱都无从谈起,即使长大了又能干什么?有能力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吗?人生的路啊在哪儿?没有尊严地活着还不如死去!这种感觉强烈刺痛他少年时代那脆弱的心灵。

让蒋乙嘉骄傲的事还真有一件,那就是爸爸蒋炳森在双合村当村长,后来当村主任,1956年就加入了党组织。那是个有2000多人的村里,男女老少都很尊重爸爸,大事小事都找他拿主意想办法。村民生老病死找他,揭不开锅他,爸爸总是想尽办法帮助别人,却从来没拿公家一点东西给家里。(后来,这个庞大的村子一分为二,成为现在的双合村和拱市村,蒋乙嘉的二哥、三哥和他,都当过这里的村长)。

童年的蒋乙嘉一直是光着腚,光着脚,一条条冻裂的口子露着粉红色的血迹,一到开春时节就要化脓,走路像针扎一样疼痛。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挨饿,受冻,辛酸。家里但凡有一点可以拿得出手的吃的东西,爸爸总叮嘱他们不要动,等来了亲戚和客人再吃。贫穷的生活中大人们挚朴博大和胸怀和善良勤劳的品格,得到家里帮助的人们表达感恩之情,这一切给了蒋乙嘉美好的印象和温暖的情感,让他因生活的窘迫而寒冷的心灵得到了些许安慰。

蒋乙嘉出生的前一年,是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大跃进”的畸形年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怎么可能呢,虚报产量,浮夸成绩,遮掩着国民经济的千疮百孔。他出生的第二年,又是三年自然灾害从天而降,原本没有任何家底的底层农民,生活更加窘迫了。由于长时间挨饿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母亲和很多乡亲一样得了怪病,因为浑身水肿,人们都叫它水肿病。缺医少药没钱检查治疗,水肿病夺走了远远近近400多大人孩子的命,蒋乙嘉侥幸的妈妈没有撒手而去。后来,妈妈的身体越来越差,得了肺病经常咳血。从那时起爸爸让大哥同村里一位医生学医,指望能治好妈妈的病。

涪江水流到他们家那一带,叫红江。红江镇上有一门亲戚,大人们时常到这门亲戚家借些粮食接济这困苦的日子,实际就是“寅吃卯粮”。而借来的米也只能是每顿饭抓一小把掺在锅里,煮熟之后,捞出来给有病的妈妈吃。

蒋乙嘉在村里上小学后,一天可以带上一个地瓜当饭吃了。而其他人吃的除了一碗稀得见底的稀饭之外,主要是芭蕉叶、芭蕉皮、一直吃到芭蕉树根。吃这些东西要在上面洒上一点儿盐煮熟了。对一家人来说,芭蕉既是菜又是饭了,其艰硬苦涩难以下咽可想而知。那时候,最盼望的是就每隔十天半个月,妈妈总会到镇上赶集,不管手头多少拮据,赶集回来总会带一个烧饼给他们分着吃。所以,不管天有多黑肚子多饿,他们都会安心等待妈妈回来。只要妈妈一进屋,他们就像一群鸟飞过去,把妈妈围在中间,等着吃上这盼望已久、每人只能分一小条的烧饼。

人多食少,要分配均匀,妈妈想出个最科学的办法:用一根筷子按在烧饼上,再用刀贴在筷子上,把烧饼切成一条一条地。这样一来不但公平,而且切得整齐,不会掉下烧饼碴。如果再能赶上自己分到的那条烧饼里夹着一小块肉丁,那可真是天大的幸运,谁赶上了带那一小块肉丁的,都会乐得好几天合不上嘴。有一次这天大的幸福让蒋乙嘉赶上了,他乐得躺在地上撒欢,当天夜里他做梦一个人吃了个完整的烧饼,那香喷喷的味道让他笑醒了。

相关阅读:

遂宁千万富豪蒋乙嘉回乡扶贫当支书 第三章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