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蜀绣正式经***批准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靖,作为川西蜀绣发源地,因“家家女红,户户针工”,规模大,做工精,而载誉史册。安靖学校便坐落于安靖镇风光绮丽的府南河畔。这所九年制乡村学校,近三年以来,不论教学质量,还是艺体特色,都得到长足发展,提升迅猛,赢得家长满意,社会广泛认可。天道酬勤,恒者能胜。作为乡村教育的一校之长,杨昌明上任几年间,用他**的教育思想、他的“创新”与充满智慧的教育方略,使一所薄弱的农村学校,*终脱胎换骨,破茧成蝶,成为成都教育界广为流传的****。
“没有特色的学校只能低水平地发展”
杨昌明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情有*钟,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积淀代表特色的国粹颇有见地。如何充分发挥安靖的地域优势,将传统文化、国粹遗产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呢?“安靖作为蜀绣源地,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经过调研论证,2009年3月,学校正式把“传承传统文化—蜀绣进校园”确定为学校特色教育,专门开辟了蜀绣实训室,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基石,加强传统文化的浸润与文明礼仪濡养教育,打造个性化德育学校。近年来,学校特色工作不断提升,学校蜀绣坊改造升级,建立名为“蜀绣源流”的蜀绣展览室,蜀绣文化扎根学生心灵。“蜀绣进学校,上课堂,通过赏析与动手实践,感受美、欣赏美、鉴赏美、**美,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杨昌明一语道破蜀绣与育人的关联,“特色立起来了,学校也就有了活力,就象注入强心剂,打开了教育**局面”。
“聚焦课堂,关注学生,不放弃每个学生”
杨昌明努力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建立了年级组负责制、学科集体备课制和适合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学生找到学习的快乐,教师也获得职业成就与幸福“密码”,促进教学质量一路飙升。学校设立共六个年级组,每组设立组长两名,并有效放权年级组长,赋予年级组长对整个年级教育教学工作充分管理权,使整个年级不同学科进行系统深入把控,通过分部管理,各年级更能根据年段的特点组织活动、安排教研等,让学校的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在学科年级备课制里,杨昌明提出严格要求,比如同进度,同标高,教学内容练习等相同,各个班通过集体备课,教师间相互促进,有效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另外,针对不同学习层面的学生,结合到每个学生具体状况,倡导每个学生都要进步提高,“不放弃每个学生”。在教学管理评价方面,根据市、县教学评价量标,结合学校情况制定了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模型,每个教师在每个教学阶段参照评价标准,对自身教学水平有了科学认识与考量,从而**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发掘传统文化中现代教育资源,提升到科教层面上来”
科研兴校,开展课题研究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题的研究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提高的过程。“蜀绣进校园,技能不是*位目标。如何挖掘蜀绣中的现代教育元素为我所用,是我们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杨昌明告诉记者,在学校内部讨论、教育学会指导和**的指引论证基础上,*终确立了《传承蜀绣文化,促进农村学校学生审美素养发展研究》课题,并成功申报成为成都市“十二五”农村专项课题。据了解,此课题是郫县唯一连续两年获奖的市级课题。在市级课题的引领下,学校开展了三个县级课题和一批县级微型课题,形成群众性的教育科研局面,**学校特色的形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杨昌明,一个从农家走出来的乡村学校校长,他深知作为农村子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对于热爱传统文化的他,也知道根植在这片土壤里的现代教育,应该如何继承与纳新;从美国考察回来的他,更深刻领悟到当下的教育与国际教育的融合贯通。“学生成就老师,老师成就学生,师生共同成就学校”,杨昌明一直这样认为,在他看来,和谐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求真教育,求是教育,也是他一生所要身体力行永不倦怠追求的大教育。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成就一个好学校。目睹安靖学校这几年的华丽转变,听到老百姓的口碑相传,杨昌明这个“土根教育家”的*校实践,无疑是卓有成效的。“学校无论从硬件环境,还是内涵发展,发展都相当快,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人心齐,信心足”。2006年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安靖学校,从教8年的蒲留丽老师告诉记者这几年来的亲身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