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迈姐教授“家传粽谱”

2014-05-27来源 : 互联网

“现在市场上的粽子,花样越来越多了,但却没有儿时的味道”,昨日下午,47岁的李春芳大姐拨打成都商报电话,称现在粽子虽然品类多样、包装精美,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从母亲那一代开始,李大姐家就坚持年年端午自己包粽子,这样过节才有气氛。她说,愿意公布自己的“家传粽谱”,希望包粽子的风俗可以传递下去。

李大姐今年47岁,家住驷马桥附近一小区。母亲是个粽子高手,每年都要包十几斤粽子送给亲友。现在,老人家已经77岁了,身体大不如前,李大姐就接过母亲的“接力棒”开始包粽子。

李大姐回忆道,小时候,母亲总是提前三两天就准备好粽叶。端午节前夕,把粽叶用水泡一个小时以上,再用小毛刷细细刷过,直到刷洗的水变得澄清。这个时候,她和姐妹们早已帮着淘好了糯米,几个人一起把米盆抬过来。

馅料准备好后,薄薄的粽叶在母亲的手中翻舞着,迅速变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粽子。那时她年纪小,搬着板凳坐在母亲旁边看着,好奇地拿过一片粽叶尝试,小手总捏不紧实,不小心糯米就撒了一地白。

忙活一晚上,下锅时已是晚上8点以后。煮粽子用的是柴*,母亲在粽子表面再加没去皮的大蒜。这也是老家的风俗,小孩子吃“端午蒜”好,可以去“毒气”,不生疮。

大*煮到开锅后,只需要隔段时间添一次柴,***不熄灭,再煮4个小时以上。等粽子差不多好了,母亲端一碗红糖,不加水,直接放进锅里,就靠着蒸气来打稠。就这样焖一夜,次日天蒙蒙亮,**妹们就围到锅前,掀开盖子的一刹那,锅还是热气腾腾的,整个院子里都飘起了浓浓粽香。

在一年年的粽子香中,母亲上了年纪,孩子们都长大了。学到母亲包粽子手艺的,只有作为长女的李女士一人。她像母亲一样,自己年年在家包粽子,送给姐妹亲友。

粽子花样不多,就白味和椒盐两种味道,腊肉是过年前自家做的,特意留下一块端午用。提前一周,李大姐就开始寻找粽叶,她说,这种叶子在市区找不到,前年是亲戚从南充给她带的,去年是她在华阳买到的。

“香,跟市场上的叶子**没法比”,李大姐说,粽叶的特点就是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包出来的粽子入味,颜色也脆亮好看。为了找到这种粽叶,她常到区县寻找。每一道食材,每一道工序,她都力求自然、健康。

李大姐说,有一次,她在街上看到一家作坊在包粽子,叶子刷一遍就包,馅料里加了很多香料,觉得这简直是“暴殄天物”:加那么多料,会“*”了粽子本来的味道。粽子就应该慢慢包,慢慢煮,这才是过节的氛围。

**让李大姐觉得遗憾的是,小辈们对包粽子不怎么感兴趣。女儿虽然会包,但手法是在浙江学的,嘉兴粽子的包法。“粽子还是家传的好”,李女士说,她担心包粽子的习俗和手艺会慢慢消失,所以,希望分享出自己的“家传粽谱”,让更多的人能够“回归”到包粽子的行列。

标签: 大姐 粽子 母亲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