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苏东坡之美食东坡

2014-07-28来源 : 互联网

鱼是健康食品,不仅味美,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还有着富贵吉祥的意思。苏轼既为老饕,自然不会落后。他行走半生,口福好,从蜀地的江团鱼、墨头鱼,一直吃到长江三绝。那么关于他吃鱼有什么故事?又留下了哪些佳话?

苏轼从何时爱上吃鱼的?

还是从眉山说起。苏轼爱吃鱼,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绕城而过的岷江滋养着世世代代的眉山人,这儿水产丰富,同时也是孩子们的乐园。

夏秋之际,岷江河里少不了“浪里白条”,“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苏轼“日与岷江居”,自然是个游泳高手,没事儿“扎个猛子”,同江里鱼儿斗上几个回合,运气好了,拎着几尾鱼回家,美滋滋地饱餐一顿。

苏轼性子野,这种事儿相信他没少干过,今天的眉山人也爱这么玩,玩得尤其快乐。

家乡的鱼儿,有记载的是青衣江里的江团。这是种非常漂亮的鱼,“粉红石*”,鱼刺少,肉质极为鲜美。苏轼在常州大啖河豚后,随之忆起家乡的江团,并写下《戏作鮰鱼一绝》,江团是鮰鱼的别称。

有趣的是,今日来自青神县的名画家吴建堂先生,便以画江团而闻名全国。看来这鱼不仅味儿好,还有些诗情画意,苏轼喜欢它,也是自然而然的。

青神县是“苏东坡初恋的地方”,这里流传着许多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故事。相传中岩寺下有一滩碧池,苏轼读书之余常来这儿玩。他立在池旁,抚掌三声,池里的鱼儿便向他靠拢。王弗见了,心奇也心喜,她对眼前这位意气风发的男子心生好感。待到为这滩碧池题名时,俩人不约而同写下了“唤鱼池”三个字,于是便有了唤鱼联姻一说。

苏轼与长江三绝的故事

离开蜀地,再往江南,看看这儿的“长江三绝”,即鲥鱼、魛鱼、河豚。

元丰八年间,苏轼逗留常州,这里处长江下游,盛产“三绝”。鲥鱼是种很有个性的鱼儿,它脾气暴躁,出水即亡,要拿它尝鲜很不容易。江南有谚语:“媳妇好不好,看她鲥鱼做得巧不巧。”

苏轼运气不错,因为有朝云相伴。朝云生在西湖边,自然懂得烹鱼技巧,她雪手烹得鲥鱼香,苏轼闻着味儿就已经醉了。一口鲥鱼下肚,一*新诗出炉:“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鲈即鲈鱼,是苏东坡很爱吃的一种鱼,既然“胜莼鲈”,足以说明鲥鱼之鲜美非普通鱼可比。

鲥鱼也有别称,苏轼管它叫“惜鳞鱼”,它非常爱惜自己的鳞片,死也不会让其脱落。这鳞片有美容养颜的功效,朝云便常拿来贴脸,据说她的冰肌玉肤便是用鲥鱼鳞片给贴出来的。鲥鱼浑身都是宝,并有苏轼和朝云“打广告”,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可惜现在的食客肚量太大,长江里的鲥鱼几乎快要吃没了。

魛鱼的特点在于它的身形,银色、细长,看上去像把刀,因此得名。“清明时节江鱼鲜,恣看收网出银刀。”苏轼对它的外形大为赞赏。魛鱼肉质鲜嫩,骨刺细软,吃起来口感**,然而如今也快没了。去年一斤魛鱼大约能卖8000块,是名副其实的**品。

*后看看河豚,这家伙号称鱼中**,有“食得一口河豚肉,从此不闻**鱼”的说法。河豚样子挺憨厚,生气的时候鼓成一个球,看上去十分滑稽。但它却是非常危险的动物,中了它的毒,几乎是必死无疑。也因如此,苏东坡“拼死吃河豚”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苏轼初到常州时,在城里引起了一阵轰动。四方的官员、百姓、学子久慕东坡先生大名,纷纷追捧,苏轼一时间成了全城焦点。有个姓曹的通判很不服气,他自称常州士绅之*,这会儿风头全被苏轼*走了。他很生气,逢人便道:“子瞻一介罪臣耳,何足道哉!”

然而人们不理他,连着曹通判自己的儿子也成了东坡“粉丝”,曹通判急了,便设下一计,要苏轼好生丢一次脸。他在自家摆了一大桌酒席,请了城里所有的“人物”。苏轼被奉为上宾,摆在他面前的是一道清蒸河豚。曹通判笑言:“素问子瞻豪放,敢吃河豚否?”

苏轼深知河豚利害,举了几次筷子,*后都放下了。曹通判得了意:“豪放苏子瞻,其名虚传也!”四下宾客看着热闹,也开始七嘴八舌地发发杂音。曹通判端来一盆猪肉,笑道:“也罢,今天就吃猪肉吧,人贵猪肉贱嘛……”话音未落,苏轼却夹着河豚肉开始往嘴里送,一口接一口,鱼油满嘴,鱼香四溢。

曹通判神情呆滞,只弱弱地问一句:“我家河豚味道咋样?”苏轼咂咂嘴:“值那一死!”众宾客齐声:“值那一死!”后来就管这个叫“拼死吃河豚”。

“东坡鱼”的来历

当然不单会吃,苏轼也是位烹调高手。

他在黄州著有《煮鱼法》:“以鲜鲫鱼或鲤*斫冷水下入盐如常法,以菘菜心芼之,仍入浑葱白数茎,不得搅。半熟,入生姜萝卜汁及酒各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临熟,入橘皮线,乃食之。”

这道菜经后人演绎,便是我们今天吃到的“东坡鱼”。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