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汉祥辅佐段祺瑞

2014-07-29来源 : 互联网

1920年初,孙中山在南方谋划建立广州国民**。邓汉祥在权衡利弊后觉得孙中山势单力薄,背后没有武力支撑。而远在北方的北洋**就不一样了,从表面上讲,已被西方列强承认,同时又有坚强的武力作后盾。恰在这时,他在旅日时认识的老朋友徐树铮数度致电于他,请他去北京,共同辅助政坛强人段祺瑞。

于是,邓汉祥便迫不及待地奔向了北京。变化总比计划快。邓汉祥到了北京,见到*车站、交通隘口贴满了北洋**对徐树铮的通缉令。他打听之下得知徐树铮已由天津乘船逃亡去了上海。好在徐树铮仓皇出逃时,托人交给邓汉祥一封引荐信,让他去投奔已宣布下野的段祺瑞。走投无路之际,邓汉祥只得硬着头皮去了天津。段祺瑞下野后潜居天津,表面上避祸。实质上是带着庞大的幕府班子,稳住阵脚。对于邓汉祥,他不止一次听自己的“小扇子军师”徐树铮提及,心中早有了好印象。邓汉祥持信来投后,段祺瑞喜出望外。再看邓汉祥,举止得体,应答如流,虽然身处窘境,却依然有一股儒雅之风,逢人便是三分笑脸,全然不似徐树铮那样傲不可及。

邓汉祥初入段祺瑞幕府。便注意到了段祺瑞的情趣,想方设法前去迎合,以讨其欢心。段祺瑞平生两大嗜好,一是权力这根魔杖,二是围棋。而邓汉祥在日本就下得一手好棋,他与段祺瑞对弈几局后发现,段祺瑞下棋往往顾*不顾尾,缺少通盘考虑的大局观念。所以,初始交手,段祺瑞负多胜少。偏偏段祺瑞是极爱面子的人,好争胜负。邓汉祥是何等聪敏之人,他看出了端倪。因此,以后下棋,他便主动相让,却又不让段祺瑞明白究竟,两人的输赢仅在几目之间。段祺瑞高兴了,但心中又有些狐疑。邓汉祥故意露出难为情的笑,解释道:“围棋虽落于方寸间,但投子布局有若行兵布阵。芝老(段祺瑞)乃北洋统帅,所有心得通过小小棋盘便能反映出来。至于我前日赢了棋,那是芝老突遇草野怪招,不熟套路所致。一旦识得堂奥,汉祥自然落败。”

段祺瑞忍不住哈哈大笑道:“鸣阶(邓汉祥字),你是此中能手,这几次我们对弈,你敛手退避,并不计较胜负得失,顾及我们彼此间的体面。你是一个深知进退的人,定能派上大用场。”自此,段祺瑞视邓汉祥为可信之人,凡有大事谋划,必让他参与。

1921年8月,段祺瑞暗中联络各派,企图东山再起。为仳,他问计于邓汉祥,该如何出山。

邓汉祥仔细分析了目前局势,直系曹锟、吴佩孚二人性情上俱有大缺点,前者贪婪鄙陋、目光短浅;后者性格过分刚烈,遇事爱走**,其内部不稳。至于冯玉祥,反心日炽,何不加以利用?东北张作霖,兵多将广,*霸关外,是*大的军事实力派,有染指中原的夙愿,只要结好联盟,定能一雪前耻,重新上台。

段祺瑞听罢,连连称是,遂依计而行。

1924年10月23日夜,冯玉祥发动“北京**”,宣布囚禁曹锟,罢免吴佩孚的本兼各职。随后,冯玉祥确定内阁人选,马上又电邀孙中山北上,维持北京大局。

冯玉祥毕竟不如段祺瑞这类老政客,他兵少将寡,势力不如直、奉两系,**上的声望更不及段祺瑞、孙中山等,但他又不愿让奉系的张作霖出面掌控局面。于是,10月28日,冯玉祥公开发表通电,拥戴段祺瑞为国民军大元帅,并请他即日来京就职。

段祺瑞在津门接到冯玉祥的通电后,不禁喜出望外。他从棋盘边立刻起身,高兴得不能自持:“这下好了,又该我老段大干一场。这就回复焕章(冯玉祥字)老弟,我段某人马上进京。”

坐于棋盘下方的邓汉祥定定地望着段祺瑞,紧皱着眉头,缓缓地摇头,劝道:“老总,是不是不必这样性急?”

段祺瑞一惊,将电报晃了晃,有些不悦地反问道:“鸣阶,有什么不妥吗?”

“去是肯定要去的,非老总无以收拾残局。孙中山远在南方,远水解不了近渴,一时半会儿来不了北京。张作霖是草莽一个,又有几十万奉军,冯玉祥不会让他来北京。”

“那既然这样,我们还等什么呢?”

“老总,”邓汉祥起身做了个“退让”的姿势说,“您有三造共和的美名,何必急这一时半会儿呢。如果您这就匆忙表态,一则外人会有微词,再则冯玉祥会有忌惮。我们现在进京,已不比过去,皖系军队和地盘所剩无几,只有在各派势力问**,方能生存自如。故在汉祥看来,老总应先发个**上任的通电,做够了姿态,将来才有回旋余地。”说到这里,邓汉祥意味深长地补了一句,“现在急的人是冯玉祥呀!”

段祺瑞恍然大悟。果然,北京方面见段祺瑞没什么动静,冯玉祥急了,忙再次电邀段祺瑞,务请以国计民生为重,速来北京。

摆够了架子的段祺瑞见时机成熟,这才与邓汉祥等大模大样地赴任。

11月15日,张作霖、卢永祥、冯玉祥等联名发表通电。共同推戴段祺瑞为中华**临时执政,22日,段祺瑞携邓汉祥等人由天津抵京,24日正式宣布就职。旋即,他任命邓汉祥为******。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