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大城市完善的文化、教育、医疗资源,却又偏爱城外更好的居家环境,这个难题,成都正通过规划七大卫星城来解决。
记者从成都规划局获悉,为了使卫星城能切实有效地分担中心城区人口、产业和功能,它们**按照大城市的规模和标准实施规划建设,和中心城“同质化”,同时还规划了标准高于中心城的三大“10分钟”公共服务圈。
卫星城怎样建?
大城市规模和标准 形成组团式城市群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成都市中心城区面临着人口密度过大、环境压力大、交通拥堵和公共资源不足等城市难题。成都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成都需要调整城镇体系,围绕中心城建立能够分担人口同时提供各项不低于中心城标准生活资源的次级城市。
在新编制的《成都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已经提出了构建梯次分布、大中小城市互相衔接的城镇体系,明确建设龙泉驿(微博)、温江、新(都)青(白江)、郫县(微博)、双流(微博)、新津(微博)、都江堰(微博)7个现代化卫星城,与中心城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
据悉,上述卫星城将形成组团式城市群形态,以龙泉为例,现状是由经开区、龙泉城区、西河镇、洛带镇构成,下一步通过规划整合为组合型城市群形态的卫星城。快速路网体系将覆盖卫星城,实现与城区高速路、快速路的有效衔接和**转换;地铁、市域快线、有轨电车、高铁等也正向卫星城延伸,逐步实现中心城至卫星城“两高两快两轨”的交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