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氓推动了淮海根据地发展

2014-08-07来源 : 互联网

李一氓1903年出生于四川省彭县。在上海求学期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真理,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投笔从戎,参加过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协助叶挺组建新四军并任秘书长。皖南事变后,他历经艰险于1941年夏辗转回到苏北新四军军部。1942年2月,经中共华中局决定任淮海区行政公署主任兼淮海区党委副书记。自此,他与淮阴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走马上任后即与金明、刘震等一道,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积极开展淮海区党政军各项工作。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建立抗日根据地主要是要巩固和发展这个根据地和发展这个抗日队伍。巩固根据地主要是要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军食民食。”“所以有必要提高农民积极性,具体的问题是要搞好‘二五减租’。”他紧紧牵住这个“牛鼻子”,以高昂的革命热情和严谨细密的科学态度全力以赴搞好这一工作。在贯彻中共中央有关土地问题的文件中,先后制定了《淮海区救国公粮公草征集条例》、《淮海区田亩等级厘定细则》等,并且做了大量宣传工作,保证了减租工作在淮海区的顺利进行,为根据地发展莫定了基础。针对本区地方干部中地主家庭出身较多,一些同志对减租减息有抵触情绪这一实际情况,李一氓还发表了《二五减租在淮海党内??一个阶级教育的问题》的文章,使党内同志迅速统一了认识。

为了保证军粮供应,使我前线部队在对日顽斗争中免除后顾之优,李一氓针对以往军粮供应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在区内每隔40里设一个秘密军粮供应点,部队后勤人员可以凭行署所发的代金券就近取粮。这样,既方便了部队轻装快速运动,又密切了军民关系。

在金融财政方面,李一氓主持设计发行了淮海币。前后投人市场流通的货币达2000万元之多。同时,还布置用一部分粮食交换布匹、药品等以供应军需。为了保证对春耕秋种和小手工业的投人,淮海行政公署每年都要拿出上千万元的货币发放贷款,并颁发了《奖励群众生产办法》。李一氓还亲自写信给涟水王凤山、泗沐王维德等劳动模范,鼓励他们开展劳动竞赛,推动了大生产运动,促进了淮海区的经济发展,淮海区公粮征收,1942年为1300万斤左右,1944年就达到3000多万斤。大生产运动的丰硕成果,使淮海区抗日部队的被服、粮食、弹药供给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李一氓在淮海区工作期间,一方面采取措施推动淮海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又要求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绝不允许各级党政部门随便请客吃饭,就连纸张浪费也给予严厉的批评。他认真贯彻“精兵简政”的精神,决不准多用冗员。

在淮海区行署主任期内,李一氓为淮海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法制建设、经济建设等各项工作耗费了心血,贡献了自己的智慧才华。这段时间,淮海行署相继出台了《施政大纲》、淮海区《法院条例》、《保安条例》和一系列经济法规、制度。李一氓还亲自兼任淮海区法院院长,加强了法治工作。

在李一氓密切配合下,金明、刘震等在各项工作特别是反“扫荡”和对顽斗争方面亦取得了重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淮海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