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渠弃工学农献身农业教育

2014-08-07来源 : 互联网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杨开渠流亡*****根据当时的局势经过反复思虑,确定了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他原毕业于甲种工业学校电机科,读工科顺理成章,但一想到中国以农立国,而大街上都摆着洋米洋面,他逐渐深化了认识,认为开发祖国内陆广袤的土地,发展农业是国家富强的根本,遂入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农实科就读。回国后立即投入农业教育和科学研究中。

当时,他认为改良作物品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效,而改进栽培技术则时间短、***。在浙江省自*专修学校他一面兢兢业业地教学,一面在从未种过双季稻的杭州试种双季稻,获得了成功。1935年,杨开渠一进四川,见那一弯一坝的冬水田没有利用,认为实在可惜!于是开发利用成千上万亩冬水田,提高稻谷产量便成了他的**个研究课题。

经过一番调查分折,他提出了改革稻田耕作制度,试验种植双季稻和旱稻的建议。从此,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水稻的研究上。研究内容**广泛,包括水稻基本生长发育规律和环境条件对其影响,栽培理论与技术,品种选育,以及稻米市场和稻作经济等方面。以对水稻的发育形态、发育生态、发育生理三个方面的研究较为集中和深入;又以对双季稻、再生稻、稻的分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贡献*为突出。发表了《水稻分蘖研究》、《再生水稻研究》、《双季稻晚稻品种和栽培期研究》、《四川省栽培双季稻问题》、《长江流域连作晚稻的品种问题》等重要论文20余篇。杨开渠积极倡议改革四川冬水田耕作制;*早研究、倡导四川省栽培双季稻;*早在我国**再生稻的研究。他选育出水稻品种10余个,其中“川大粳稻”曾被列为全国优良品种之一,“跃进3号”、“跃进4号”都曾作为连作晚稻优良品种,在四川省大面积**栽培。

杨开渠在农业科学研究方面很广,对小麦、薯类、花卉、野生油料等都曾花了许多精力去探索研究,并有所成就;尤其是对花卉的研究占据了他大部分业余时间。曾经培育出30******品种,1950年前后的数年间,曾一年一度在川大校园参观杨开渠的菊展,令人赏心悦目;他的菊展在成都市人民公园公开展出时,轰动了全市。通过杂交后代和自然变异株的选择,他也培育出色艳花大的唐菖蒲新品系。大戟科的续随子,是他在川西山区发现的一种野生油料植物,经研究发现其含油率高达52%,酸碱度、粘度等与蓖麻油相近,对其栽培技术和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限于当时条件,致使这一很有希望的油源植物没有得到开发。更为可惜的是,这些花卉和续随子的研究资料和种子,经过1957年以后一连串的风波,已荡然无存了。

杨开渠还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做了许多工作。除了在农村调查中宣传科学技术外,在报刊上也发表了不少科普文章,如《再生稻栽培浅说》、《谈分蘖和插秧》、《怎样可使作物的开花期提早和延迟》、《叫甘薯听我们的话生长》等。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