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饮食痣胡子品牌介绍

2014-08-07来源 : 互联网

在四川成都有一个卖龙眼包子的师傅,卖出了名,因他脸上有一颗带胡子的痣,故以痣胡子为其店名,把他经营的龙眼包子统称为痣胡子龙眼包子。几千年来,此小吃兴旺不衰,之后被许为"四川名小吃"称号。痣胡子本名叫廖永通,老家在华阳县中兴场,祖辈和父辈都以杀猪为生。

家中人口多,经常吃了上顿愁下顿。一九三五年,一场火灾把家中一切化为乌有,全家老小只好到成都来投奔他守寡的二姐。当时只有十三岁的廖永通,经乡邻——堂倌陈昌贵介绍,进了春熙路《汉口乐器春》餐馆,当了一名不拿工钱只分小费的徒弟娃。从此,他便和水湿行道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到两年,乐露春倒闭了。暗中偷学得一手白案好手艺的廖永通失业了,只能靠“打掌子”(在餐馆做零工)和师兄们的偶尔周济混日子,常常是每天一餐的“对时饭”都难得吃上。

一九三八年春的一天,正当他饥肠辘辘在街头踯躅的时候,已享有声誉的骡马市街的厨子抄手店的一位大师兄,约他到花会上合伙开设一个面食摊。大师兄做抄手,廖永通做蟹黄包子,本钱由大师兄垫支。这正是廖永通求之不得的。当时,正值抗战初期,-失地千里,党政军机关纷纷内迁,下江人大批涌进大后方成都。廖永通在汉口乐器春餐馆学得的蟹黄包子,正适合下江人

的口味,在花会上大显身手。他与川味厨子抄手通力合作,赢得了大批买主,顾客纷至沓来,争相购食。使得他们的小小面食摊名声大噪。很多人一进入二仙庵草坪的饮食摊贩这里,就急着寻找下巴上长有一颗黑痣的小伙子,认定要买他们的包子和抄手。在花会上的兴隆生意,鼓起了廖永通独自经营包子摊子的勇气和信心。他下决心,要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在饥饿线上闯出—条生路来。

花会过后,他用花会上赚得的钱,置备了一副担子,一头是盛面粉、肉馅和佐料的小木柜;一头是锅、笼、炉灶,在半边桥摆起了一个专卖蟹黄包子的小摊摊。从此,不管是数九寒天还是三伏天盛夏,人们都可以看到一个瘦瘦长长、下巴上有颗黑痣的小伙子,系着一条干干净净的围腰,从早到晚在摊子前忙碌着。一边熟练地揉面捏包子,一边笑容满面的接待着顾客。

一个不容置疑的启示

可是,旧社会的饮食生意就是那么好做吗?大餐馆乐露春,尚且因为没有后台靠山而关门大吉,小摊贩的命运更是可想而知了。物价暴涨、法币贬值的风波,每时每刻都向廖永通袭来;地痞、流氓、滥兵、黑狗子(对反动警察的卑称)的估吃霸赊,也无时无刻地威胁着这个小小的包子摊子。同时,成都的大餐馆、小饭铺已有很多卖包子的,名目繁多,品种各异,各以其与众不同的特色去争取食客。他的小本生意,又怎样在这激烈竞争的场合中争得一个立锥之地呢?

生活的艰辛,竞争的无情,给了他一个不容置疑的启示;要活命就要创新,要生存就要创新;用创新去征服食客,用创新去获得自己在社会上的立锥之地。

廖永通认真研究了市面上各种畅销包子的特点,又仔细揣摸了食客的心理,决心在形、色、味上狠下功夫。他取小笼汤包的特点,在综合川味包子的基础上,创制成以小巧玲珑、色鲜味美取胜的小包子,争取受到本地人和外省人的共同欢迎。他特地从武城横街成都的第一家机制面粉厂——永丰面厂,买来雪白的特等精粉,发酵后加上白糖和猪油揉匀,制成用手摸起来就象绸缎细软的包子皮;选购了猪肉的前夹后腿,剁成不带一丝筋筋吊吊的肉末,加入最好的德阳酱油,汉源花椒,配进味精、绍酒、香油,浇进煨炖得浓醇的鸡汁,搅拌成香气四溢的肉馅。为了使肉馅更加细嫩鲜美,入口化渣,他还参照了川味元子的做法,特意拌入了剁碎了的茨菇(荸荠)。这样,他用一两面粉,做成十个指拇大的小包子。

标签: 四川 品牌 饮食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