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植物园的风景林区,采用了以川西植被为特色的建设方式,把能反成都植物园映自然环境特点的优势物种和地带性植被——偏湿性低山常绿阔叶林作为园林风景林的主要类群,如木兰科、槭树科、**科等。
如今园内的马尾松林、栎树林木高达10余米,林冠郁闭度几乎达100%。风景林区内的香樟、银杏、红豆、喜树、岩桑、野茉莉等人工林已培育20多年,林内层次分明,纵横有序,各具特色,它为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人员从事科研、教学和科普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园地。
为充分发挥植物园在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植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各项功能,成都植物园一直以植物生态科学理论为基础,指导着该植物园的建设。他们以植物为主体,建立了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使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该植物园占地680多亩,1987年市园林科研所与植物园合并以来,按照植物种类组景,已建成了由木兰、梅花、樱花、海棠、梨花、柏木、山茶、桂花、楠竹、藤本、芙蓉、腊梅等12个观赏专类园区,成为国内外传统园林名花及四川地区特色植物的集中展示地。为了强化专类园的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的统一,近两年,他们还对专类园区和风景林区进行了全面
的地貌改造和植物调整,改造面积达530多亩,新建草坪近50亩,新植乔灌木3万多株。 为更好地对植物进行引种驯化,他们引进了川西地区野生植物资源,并经过逐步降低海拔,以适应本地区气候的驯化,还专题研究了“**濒危植物”、“木兰科五种含笑”、“金佛山植物”等课题。木兰科植物共引进和保存7属48种,其中的15种已开花,多为常绿乔木,花大芳香,观赏价值高,种类居省内之冠。还引种驯化培育成功并在本市推行的有垂枝红千层、佛顶珠月桂、椤木石楠、红枫等观赏植物,可作为城市绿化或园庭布置的优良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