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在家里不能堆放太久,尤其是夏天如果不及时清理就会散发出阵阵恶臭,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为普通的小常识。
但是你知道么?这种臭味并非一无是处,经过收集处理之后可以用于发电,而且这种这种技术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就在我们乐山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就已经开始运用,并从去年年底就开始正式试运行进行发电了。
“垃圾山”不见了!臭味变成发电新能源
4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了乐山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与记者往次来到这里看到不同的是,原本堆放填埋的“垃圾山”现在大部分都被绿色的覆膜所掩盖,同时这些绿色覆膜上还插上了许多黑色的塑料管道。
“这些管道就是用于收集垃圾产生的沼气。”乐山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气发电项目总监***指着管道告诉记者,除了面上**出来的管道,其实垃圾下面也纵横交错着近百根管道。
记者从堆放还未使用的管道处看到,这些黑色的管道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密闭管道,而另一种管道则每隔10cm左右便开有直径2cm的空洞。***告诉记者,开有空洞的管道便用于埋在垃圾内部收集沼气,然后通过密闭的管道送到气体预处理装置中,经过净化、除尘、除水、稳压处理后,进入气体储存装置中。
接下来,经过处理的气体便提纯为可以燃烧甲烷,通过燃烧推动燃气发电机组运行产生电能,这便是整个垃圾臭味发电的过程。
日消耗千方沼气 发电3万度
“整个填埋气发电项目投资约2000万元,总装机容量2500KW,年发电量953万kw·h,包括填埋气收集系统、预处理系统、发电机组、电力输出系统等一整套设备。”***说,整个项目于2014年12月正式完工,目前仍处于试运行阶段,“现在每天可以消耗1000立方米左右的沼气,日生产电能3万度左右,可供6000多户居民正常使用,生产的电已并入国家电网。”
记者还了解到,这种发电方式不仅可以变废为宝,同时还对环境保护有着不小的作用。据了解,垃圾填埋后产生的沼气,如果排放到空气中不仅会带来恶臭,同时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是普通二氧化碳排放的25倍,如果遇上高温天气还可能发生**。
垃圾填埋气发电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中已经开始大规模应用,而在国外,这项技术则从上世纪6、70年代便开始研究,并逐步成熟。据相关数据统计,美国80%的沼气、欧洲50%的沼气均用于发电,沼气已经成为普遍应用的一种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