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焦虑症一:五年战略规划失去意义

2014-04-20来源 : 互联网

病因:商业环境急剧变化,看不清未来方向

焦虑指数:★★★★☆

患者名称:万科

患者年龄:30岁

所属行业:房地产

焦虑描述:前有“天花板”,后有“追兵”

2014年对于万科,将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业界估计,2014年万科销售额将超过2000亿元。这意味着,这家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仅仅用了5年时间,就完成了1000亿元到2000亿元的跨越。

然而,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这样的速度和规模却只会让万科感到压力和焦虑——万科面临的不仅是行业“天花板”的时间逼近和资本市场的看淡(2013年万科地产股价跌去了19%),还有7家跨过千亿门槛的“追兵”,更有面对互联网改变传统产业的革命浪潮。

这是一个随时可能出现颠覆者的时代。那些曾经创造无数辉煌的核心竞争力正在成为企业的束缚,不改变就意味着死亡。在2013年即将结束的时间里,郁亮带领万科的管理层团队,先是造访阿里、腾讯总部向马云、马化腾等人请教,后到海尔参观访问,听张瑞敏和海尔执行副总裁周云杰的演讲;2014年的春节刚过,2 月11日上午,郁亮就带着80多名万科员工、11名中城联盟的朋友赴小米取经;在万科的总部,会不时看到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为万科的管理层讲课,包括身为 90后的马佳佳在万科的演讲——房地产迟早被颠覆,90后压根就不买房!

2013年7~10月,郁亮等众多地产大佬不断提起“行业天花板”的话题。至于“天花板”出现的时间,公认是可能在 2018~2023年间。对此,郁亮并不回避。在 2013 年 5 月底他就曾表示,“中国住宅市场每年销售 1000万套住宅,不可能永远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万科年销售额达到万亿元不太可能,这是规模增长的极限”。

其实,从2009年万科宣布进入商业地产时,万科的转型就已开始。然而,拥有千亿元规模的庞大身躯,要想顺利完成转型并不容易。一旦转型失败,现有的庞大土地储备、已经发展成熟的产品线、乃至于发展成型的房地产开发团队和管理架构,都将会变得“面目全非”,甚至可能让企业步入危机,这对于万科无疑是难以承受的风险。

千亿级房企不断增加,也让万科行业老大的地位开始受到威胁。据说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的2014年新年愿望之一,正是把万科从房地产行业老大的宝座上拉下来。

几年间,万科进军商业地产、养老地产、挥师海外,一些细微的变化已经在悄无声息地进行。

但是,海外市场尚未为万科的销售业绩带来贡献。郁亮也说,“国际化”并不是万科第4个十年的标签,国际化对万科只是一种探索和尝试,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逐渐完成,万科未来十年都不可能把主要业务放在海外市场。

而养老地产蛋糕虽然诱人,但经过几年的探索之后,盈利模式却让涉足者困惑不已。万科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养老地产项目在关于适老化的设计建设方面已不是问题,问题是后期的医疗、护理等服务配套还跟不上。

观察万科的商业地产项目,三大商业产品系列“万科广场”品牌、写字楼“万科大厦”品牌、社区商业“万科红”品牌等都在运作。但房企在商业地产领域的疯狂扩张,万科耳边不停响起“饱和”的警示。郁亮就曾直言:“很多持有物业(商业地产)是不受欢迎的,我觉得千万不要说固定资产多了就优秀。”他进一步表示: “在网购时代,商业购物中心是越来越受打击的,所以万科对此非常非常慎重,不是说我有兴趣,我是没办法才做一点。”无奈之下的选择本就缺少激情。金隅万科广场设计模仿太古,运作却模仿凯德,万科副总裁、北京万科总经理毛大庆曾说“7年收回成本”,但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

没有远见会在将来死去,但无视眼前的盈利却可以让一家企业迅速面对死亡的威胁。万科真正要破局的,是在转型中完成资本和利润点的逐步转移。事实上,除了商业地产和养老地产,万科在许多方面做了试验:比如第五食堂、万物仓、幸福驿站等一系列小区配套。于是,当2013 年 6 月末,郁亮透露“城市配套服务商”是万科的转型目标之后,在2013年10月底,万科成为徽商银行未来的大股东,被业界称为前所未有的产业方向选择时,万科做社区金融的决心似乎已定。

“万科下一步的商业模式是将产业链的上下游全线打通,利用万科充沛的金融资源为其提供服务,吃定供应商和业主,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不出意外,万科在搞定银行金融通道后,下一步定会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将这种金融服务变得更加便利化、互联网化,符合现代消费趋势。”按照毛大庆透露出的信息:之前的“小动作”仅仅是开始,随着万科转型的深入,无论是重塑自身还是浴火重生,都不会云淡风轻。

诊断书:把心治好

商业最大的风险在哪里?不是不知道怎样做,而是不知道做什么。看不清的未来,意味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凡客的陈年曾说过一句话,“我永远不知道明天互联网会发生什么”。在这样一个时代,做3~5年战略规划,缺乏实际意义。

谈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商业变局,许多企业老板都感到眩晕:“未来到底会怎么变啊,这么快的变化和节奏,传统企业能跟上吗?我们可不是靠风险资本经营的,我们这把老骨头跟着互联网企业折腾几下,会不会散架啊?”

“让我们重新定义电视,同时,送别‘三星电视们’即将逝去的青春。”超级电视发布前,乐视网董事长兼CEO贾跃亭在一封内部信中谈到,“传统的电视已经几十年没有改变,但当互联网用户们的需求日益增多,‘三星电视们’,或视而不见,或力不从心,或尾大不掉;他们,在拥有现在,还是失去未来间纠结。也许,他们,是一台完美的电视,但依旧只是一台电视,而我们断言,电视已死。”

与同规格电视相比,“两倍性能、一半价格”是其抓住用户的第一个要点。之所以超级电视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在乐视的规划中,硬件本身所产生的利润不是他们所要的,他们所需要的是从服务中收费,而这与互联网产品的精神如出一辙。

四年前雷军做小米,一年前乐视做电视机的时候,传统的手机、电视制造企业不但没有感觉到危险,还在一旁等着看笑话。现在,已经没有人敢小觑互联网行业的任何一个微创新。

面对焦虑,你甚至无法选择逃避。总有人以为,封闭自己、拒绝变化,就可以用种种手段阻挡潮流。殊不知,阻挡潮流换来的暂时苟延残喘,不仅会错失转型机会,而且最后无一例外会死得更加难看。今天阿里巴巴很火,明年后年不一定,说不准就被微信替代了。腾讯曾经搞过类似阿里巴巴的电商,但失败了,今天的微信却成功了。所以,企业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下,只能制定有效的1年战略,策略战术变化以周为单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与时俱进。因此,企业会越来越累,因为越来越快,传统企业时代的舒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在“焦虑”状态下,开放是最好的心态。与其等着被颠覆,不如自我革命,全面拥抱变化。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