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建立了连接苍溪、阆中、南部3县嘉陵江和东河(宋江)以东地区的革命根据地。从此,阆中人民在党和红军的影响、**下,与顽敌展开了艰苦卓绝英勇不屈的革命斗争,取得了辉煌的业绩。“老观农民**起义”、“清泉(回龙)农民****”、二攻老君山、三打鸡山梁、三进三出阆中、建立各级苏维埃**、强渡嘉陵江等事迹,惊心动魄,可歌可 泣。党和红军播下的红色革命种籽,似星星之*,燃烧在阆中的土地上…… 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等的率领下,解放了阆中的大片土地。红色**。有三万多人参加红军。1935年3月28日,红四方面军实行战略转移,强渡嘉陵江,踏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解放阆中古城,时间仅半个月,在古城区却留下了华光楼门楣石刻、南街秦家大院、南街原粮食局宿舍、礼拜寺横街、华光楼强渡嘉陵江南津关渡口等遗址。
**战争时期,阆中成为大后方的军事、文化重镇。国民**把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巴山警备司令部设于阆中。同时,迁往四川的“**四中”校址设于现在的东风中学。至今东风中学还保留了书写着“学习”“奋斗”(“**四中”校训)白色行书的红色大木门。遍布海内外的“**四中”校友多次回到东风中学“**四中”旧址,高唱“锦屏苍苍,嘉陵泱泱,大哉吾校,山高水长”的校歌,缅怀逝去的苦难抗争的光辉岁月。